《以“研”为镜,照见教育的缺与盼——暑期研修的反思与展望》

1.回首来时路

2017年,我初登讲台。在参加岗前培训时,负责培训的老师曾为我们那一批“新手老师”定下一个目标——三年站稳讲台,五年独当一面,十年成为名师。

如今八年时间过去了,别说独当一面了,我感觉自己连讲台都还没有站稳。要说我不努力吧,我是不服气的,备课、批改作业、关心学生,我觉得自己一个都没落下。

有时候精心准备了一堂课,一看台下的学生,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干什么的都有,我就会生出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无力之后又会陷入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讲得不够好,学生才不愿意好好听课?

往年的暑假于我而言是两极分化的,七月有多轻松,八月就有多焦虑。尤其到了八月下旬,我不是失眠就是做噩梦,感觉跟得了开学综合征一样。

但神奇的是,现在已经进入了八月,我的心情却很平稳。现在想来,这份平稳是珍珍老师的暑期研修群带来的。


2.研修正当时

关注珍珍老师的公众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次一看到她更文了,我都会特别欣喜地点进去拜读。

因为这个好习惯,我第一时间看到了珍珍老师要建一个读写字画提升群的消息,然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也幸好我下手够快,不到十天时间,提升群名额就已经满了,没有抢到的老师只能等待下次机会。

因为珍珍老师放假的时间稍微晚一点,所以研修定于7月11日正式开始,但在此之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就已经开始行动了,每天在群里各种学习打卡,感觉瞬间回到了学生时代,学习氛围满满的。

也这是因为有了学习打卡的铺垫,当珍珍老师正式开始分享时,大家都跟上了节奏,群里的消息基本上没有断过,陆陆续续有老师把自己当天的收获发出来,而在看大家收获的过程,其实又会获得新的收获。所以这个月的时间,真的感觉自己成了一块海绵,在绵绵不断地吸收着能量。

群里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但也有其他学科的老师在跟着学习,有目前还是单身的老师,但大部分都是已婚已育的老师,有的老师甚至还是三胎宝妈。这个假期我们虽然暂时卸下了老师的身份,却从未停止过学习。

那些凌晨还在一字一句写下收获的老师,大多是忙完了家务、哄睡了孩子、好不容易才终于有了一点点自由时光,用这些时间来刷手机多快乐啊,他们却选择爬楼听珍珍老师的分享然后完成作业,如果不是因为足够热爱,大抵是做不到的吧。


3.干货助成长

这就是珍珍老师这四周里分享的内容:

第一周聚焦自我成长,从唤醒成长引擎、研究自身,到用SWOT分析专业现状,一点点梳理教育路上的“来时路”;

第二周深入班级管理,探讨班级愿景、文化打造,还有和家长的沟通协作,努力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

第三周扎根语文教学,从常规课备课、朗读兴趣提升,到板书设计、公开课打磨,回归课堂这一教师立身之本;

第四周带着教育初心答疑,围绕班级读书会、阅读检测、论文写作等实用话题,为大家解疑答惑 。

主题丰富多样,最重要的是,当我看到这些文字,那些相关的内容又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珍珍老师每次分享后设计的作业都包括写收获和打算怎么做。

有时候听完一遍来写作业,我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无从下手,于是就又去听一遍,带着问题再听,感觉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或许这也可以应用到教学中去,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课堂的目标,再进入正式的学习。

这也让我想起了这次研修珍珍老师多次提到的“迁移”,我们不能别人教什么就只学什么,而是要学会拓展延伸,而且还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4.觉察不足处

在研修即将结束之际,我第一次梳理了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许以前也意识到了,只是不敢面对罢了。

(1)专业能力有所欠缺

站在讲台上的我,其实是有些底气不足的,尤其是在生字教学这一块。因为我自己的粉笔字和硬笔字只能算工整,却绝对达不到美观的标准,所以每次范写的时候就有些心虚,也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书写,导致我们班的书写水平确实不高。

但每次教看图写话我就很有信心,因为自己喜欢写,教起来就觉得毫不费力,所以还是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啊。

一个心怀愧疚的老师是站不稳讲台的,因为她没有勇气与台下那些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进行对视,而眼神能传递的力量,可比语言要强大得多。

(2)班级管理能力要加强

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管理班级于我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一些班级琐事了,但课堂纪律这一块我还是做不好。

我总是太过着急,担心新课教不完,害怕差生跟不上,我被各种突发事件搞得焦头烂额,结果反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

自己不够强大,就容易被外部影响,或许我更需要的,是首先修炼自己。

(3)严重缺乏自信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永远觉得自己很差劲。

其实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我得到的都是正面反馈,但我总会有一种深深的不配得感,觉得别人那样说是在安慰我。

小时候参加作文比赛得了一等奖,我妈说那是评委在照顾我们班,不然我们班一个得奖的都没有老师会没面子。

初中时考到了班级前几名,我妈妈怀疑老师打的是假成绩。

初三时我妈带我去进行牙齿矫正,正是青春期,班上的男生给我取了个外号叫“牙套妹”,又因为当时是班干部,每次都很凶地管纪律,他们还叫我“喷火龙”。

那时候觉得自己不漂亮,成绩还算过得去但也不冒尖,很爱胡思乱想,有时候鼓足了勇气去跟我妈聊天,她问我脑袋里都在想什么。

写下这些不是把锅甩给我妈,我一直都知道她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妈妈,只是感觉自己错失了一些心理教育,而童年时的一些创伤,成年后也很难痊愈。

偏偏我长大之后成为了一个老师,学生受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要让学生自信,还是要先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过也正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我才能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谨言慎行,不要在无意间伤了孩子们的心。


5.展望未来路

对教育的热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撑。如果我能一直站在讲台上,不求成为名师,但至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结合珍珍老师这四周的分享,未来的教育之路,我打算这样走。

(1)沉下去,提升专业能力

练好教师基本功,一周至少练字三次。

认真备课,上新课之前先熟读教材并背诵,听课文录音跟练,听课并做笔记,课后写反思,至少找出一个可以改进的点。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把握自己的教学进度,不要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当纪律很差时,可以适当停下来。

多看专业书籍,写读书笔记时不能停留在简单摘抄,最好写上自己的思考,对于某些特别好的观点或方法,可以用于教学实践并进行记录。

(2)慢下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

一定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耐心,不管是在他们回答问题还是写作业上面。

以前每次提问时,有学生不会,我会说:“看样子你还暂时没有想出来,那你先坐下来再思考一下,还有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委婉,却忽视了那个孩子的成长,于永正老师在公开课上都可以让一个朗读得不是很好的孩子读八次,我们在常规课上又何必着急?课总是会上完的,比起内容,方法更重要。

可以适当对学生“区别对待”,基础好的孩子写出一篇看图写话可以表扬,基础差的孩子只要语句通顺,哪怕短一点,也值得夸一句有进步,比起完成,不抗拒去写更重要。

(3)定下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接受自己目前的不足,然后努力改进,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在表扬孩子的同时,也不忘肯定自己,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看到每一个闪光点。孩子需要被看见,老师也同样需要。

勇敢迎接每一次挑战,无论是当众发言,还是上公开课,不要害怕被评论,用自己的改变,去打破外界的质疑。

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永不止步。

还有别忘了,别太用力了,活得松弛一点,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


写在最后

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些日子,我羡慕过群里粉笔字写得特别好的老师,也敬佩过能把珍珍老师的分享吸收内化的老师,但在最后一天,我决定让目光回到自己身上。

我是一个如此普通的女生,但当我写下这些文字,当我从未放弃学习,我就知道,我其实也很棒。

未来的教育之路,可能崎岖不平,可能会走得磕磕绊绊,但我知道,我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