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五音不全,但我喜欢看《经典咏流传》。歌手们演绎的每首歌,从古诗词到当代名家诗歌、散文,都有感人的故事在里头。
《经典咏流传》的第二季,谭维维演唱了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令我陶醉,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初中的时候,我们是读着汪国真的诗,席慕蓉的散文,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成长起来的。那时候,要得到一本好书是不容易的。当时我居住在乡村,小镇里的书店很少有这样的书,所以只能趁着上城时购买几本,然后跟同学交换着看。碰到好的诗词、佳句就抄下来。摘抄,在那个年代,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喜欢读汪国真的诗,所以也抄了很多。诸如《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何必要细细的盘算,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比如《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还有《走向远方》:“……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以前摘抄的时候,对于诗的内涵不大理解,只是觉得诗很美或者说得很有道理,就这样喜欢上这些诗句了。如今翻开这泛黄的本子,看到里面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字,不禁为当年的认真、执着而赞叹。在那青葱岁月里,摘抄是一种流行。因为没有丰富的书籍可以收藏,只能摘抄自己喜欢的文字了。把书还给别人之后,自己还有可以翻阅的本子,那种快乐和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多次搬家,我总舍不得扔掉这些破旧的手抄本,哪怕它们会占据我的一个柜子。今天,需要什么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到,手抄本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如今的很多孩子,摘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喜欢。如今的我,也很久很久没有摘抄了,碰到喜欢的文字也只是多读几次罢了。
我把这些泛黄的手抄本放在书桌上,慢慢地浏览着。当年那熟背如流的经典名句,如今张嘴却是结结巴巴的,只在脑海里留下一点点碎片了。“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我默念着,感慨万千,汪国真的诗,充满了正能量,带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每次读他的诗,总是愉悦的。当下流行的一些所谓的新诗,真的很难看出要说明什么或者要传达什么。愚钝如我,只觉得那是一些时髦文字的堆砌。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的《青春之一》又一次让我感动。这样的诗歌,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的。在我的手抄本里,也有琼瑶小说和武侠小说里面的诗和一些场面描写的句子,读起来,感觉很美很美。
青春是仓促的,在我们还糊糊涂涂的时候,它已经飞逝而过了。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能遇见许多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翻看着手抄本,我渐入一个唯美的世界,这里有雨露,有星辰,有春花和秋月,还有一幕幕精彩的回忆和一个个曲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