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正在热播,三轮公演组团开始,这意味着在姐姐们中间又掀起新一轮的洗牌和情感“搏杀”。
根据节目规则,宁静姐姐毫无悬念地成为新一轮的队长,她又开始了艰难的选人之旅。
由于三轮公演是五人赛制,宁静姐姐要经过两轮的队员选择,每次选两名,方能组成5人的小团队。
关于选人的问题,宁静向来是谨慎又头疼的。
她在后期接受采访时说,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我合作过的队员,郁可唯,郑希怡,袁咏琳她们。
可见她是把情感放在第一位的。
何况,那些合作过的姐姐们实力也确实不差。
在第一轮,她选了主动示意的王丽坤,然后考虑到了袁咏琳。因为她说,袁咏琳可能会需要一些鼓励和认可。
结果事情发生了反转,那个在前两轮公演筹备阶段一直对自己没有足够信心的袁咏琳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十分有主见,委婉拒绝了宁静的安排,选择留在原地等待更加心仪的团体。
紧张的情节发生在第二轮选人。
宁静首先选了王霏霏,又选了郁可唯;在剩下的举手示意的姐姐中,竞争比较激烈的只剩下白冰和郑希怡了。
宁静姐姐在经过几秒钟的思考之后,果断选择了白冰。
我几乎能穿透郑希怡凝固在脸上的笑意看到她内心的失落。
因为在其他队长选择队友的时候,她几乎都是无动于衷地坐在原处,没有任何表示,只有在宁静姐组团的时候,她才主动站起来示意。
贴心的节目组还给观众呈现了幕后的花絮,宁静姐姐单独找郑希怡谈话,承认选队员是存有私心,希望选身高差不多的女孩组团,而郑希怡个子比较高。
宁静姐姐还说,希望下次组团的时候,她们还有合作的机会。
但我听了这句话还是有些失望。
我觉得这样的“道歉”太过于空洞了,这个时刻我反而能理解过于“冷血”的蓝盈莹了,她在组团选队友的时候,也是放弃了曾经的好队友白冰。
在蓝盈莹的印象中,比赛就是要注重效率,这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舞台,没有太多情感可讲。
宁静姐姐则显得有些双标准了,她一直在组团过程中看重感情,后来又标榜说要组一个整齐好看的团,于是放弃了高个子的郑希怡。
宁静姐姐显然是以大局为重,可是她所谓的“大局”又是什么呢?
早在首轮公演拉票环节,宁静就现场掷下豪言:我们组的组员,如果有其中一个人离开,我也会跟着离开。
宁静和阿朵、袁咏琳紧紧相拥的场面着实感人,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那份感情的真实性。
和宁静组团的姐姐们都是有情有义的。
在二轮公演的三人小组中,郑希怡曾经独自撑起了开场几分钟的唱跳任务,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宁静姐姐减压减负,因为宁静的舞蹈表演功底还是有些薄弱,以她的基础和体力,她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所以作为队友的郑希怡果断挑起大梁,为小组争得了开场的精彩。
所以,宁静姐姐的这番选角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了。
好像是让人觉得她为了团队建设,连情谊都不要了。
反观张雨绮小组,却涌现出暖心的一幕。
在三轮公演的筹备过程中,新的游戏规则出现,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优秀选手代表小组表演开场舞。
为了拿到好的分数,每个小组都贡献出了最有可能夺冠的精英队员,其他三个小组分别推荐了王霏霏,孟佳,李斯丹妮。到了张雨绮组,众人把目光和期望放在了最具潜质的蓝盈莹身上,连蓝本人也拿出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势。
队长张雨绮却在权衡之后选择推荐了张含韵,她给出的原因是,张含韵到目前还没有找到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一个点。
很明显,张雨绮是在为张含韵争取机会,相比之下,其他队友如蓝盈莹本身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分数,她的能力和水准并一定通过这场舞蹈来展示了。
张雨绮不想让小组拿高分吗?肯定是想的。这点在她精心选择队友的时候就表露无遗,但正是这份名利心背后的人情味,显得尤为难得。
在最新展示的观众喜爱度名单上,郑希怡的排名十分靠后,几乎在倒数三位,这个时候,她也很需要一个能稍稍带来安全感的团队,比如宁静的团。
就像是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大家都在拼命驾驶自己的小船,是否接应那些尚且带着救生圈游泳的人上岸,势必要经过一轮衡量。
这样的比喻有些残酷,但并不影响某一个船长施展温情。
这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内心,你在意的是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从心理学分析,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一旦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就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局面,哪怕会因此伤害其他人也在所不惜。
大概姐姐们都会觉得,享受这个紧张刺激的过程,又能交到知心贴心的好朋友,本身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在舞台上沉浸越久,越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延长站在镁光灯下的精彩瞬间。
我们隔岸观火,或许也有很多视线模糊,注定只会跟着节目感情用事,没法得出最为客观的评价。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说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公道自在人心吧。
莫名想起了《如懿传》的歌词,
什么人深夜里不寐坐守秋风吹透宫帷一缕执念锁在情关总是沉香流年
……
额,可能是……跑题了。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只是一个节目而已,没有必要想太多。
我还是那句老话,看戏而已,只图看个热闹。
你一认真起来,可能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