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般若芙殇
绵绵细雨就像是那阴晴不定的三月姑娘流下了眼泪,昨天下午明明还艳阳高照,一会儿闹起了别扭,捂着脸就哭到大半夜,今早一醒来开门又瞧见她,望着自己竟又撒起娇来,眼泪有完没完地一个劲越掉越大颗。
无奈之下只好匆匆叫醒睡梦中的儿子,开着车避着雨一路送他到学校去了。
这是月考前的几天,也是腰疼康复后回归正常陪读生活的日子,他们班那位想跳楼的同学被劝回在家中修养,儿子也正常的上下学,一切似乎都没发生过,宛如做了一场噩梦似的,梦醒后大家又回到原先的岗位孜孜不倦各司其职了。
那晚睡觉前儿子看了一眼被我搁在桌子上的英语书,突然指着书望着我鬼笑的说了一句话:“有一天你会发现我教不了你了!”
我当然记得那一句话,只不过儿子会脱口而出,让我感觉十分惊讶。
那已经是三年多前的事了,究竟是初一还是初二我也忘了,和现在一样每晚我们面对面坐着,只不过那时候他会问我许多作业上的问题,庆幸那个阶段的课程,年轻时自己曾经有“很认真”过。
是一道数学几何题,我记得那一道题我们解了很久,他的眼神里一如既往的相信会难不倒我,而我也不负期望的用了简单的逻辑教会他困难的题型,弄明白后他很开心,隐约中也展露出些许自豪的笑容来。
于是数学成为他上学时的一种动力,那种动力我十分明白,因为自己在和他一样的年龄时也经历过,会特别期待数学课的到来,那是一种和老师好好“较量”的兴奋感觉,尤其当课堂上举手发问时,压着雀跃心情说:
“老师,我算出来的答案和您不一样!”
那段日子也是陪读中不可抹去的一页,有一晚他似乎被另一道题给难住了,左思右想花了好多的时间,我才慢慢的走到他身后,顷刻间却已经把解题思路给理清,只差纸笔和算式答案便能呼之欲出。
他望了我一眼,我笑着将眼神瞟向桌上的平板电脑:“试试看那个吧!”
那一晚我带他认识了一个比自己老爸强无数倍的老师,那个兴许能帮他更快更迅速解决学习上问题的方法,而他也很快就上手了。
我告诉他互联网对学生来说犹如双面刃,用的好能节约许多时间,用不好却也会让自己深陷而无法自拔。就如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正借用它来查阅题型一样,过程中你可以选择直接抄取答案,也可以看完解题思路后纳为己用,但很多人最后会处心积虑想方设法不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正偷偷利用它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而我选择的是让他在我的陪同下,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我也明白这个方式对于定力不够的他们来说有些冒险,所带来的学习弊端往往令人始料未及,这也是现阶段教育不得不放弃它、极力抹杀的原因。
“用对方法你可以凭靠一己之力不断自学进步,也必须这么做,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我教不了你了。”
那时候为了鼓励他,兴许也是有感而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没想到儿子却牢记在心里,而三年之后每晚的高效率复习,他仍旧是拿着当年的那台平板电脑,依然在我的陪同下学习,不同的是里面他正查阅学习的内容,很多我已经慢慢看不懂了。
回忆一旦被撬开,思绪似乎就会往那个方向直窜而去,欲罢不能!
不禁想起初中时每天为他送饭的情景,见他将期待化为笑容,忍不住时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台湾去,一句“看到这个笑容什么都值得了”的回复,确实将内心的感受给一语道破。
再往前翻阅又能见到小学时两父子在天台上对话的画面,那晚吹着广东的夜风,我们将那次交谈的主题定义为男人之间的对谈。他认真的将他妈妈赶回楼下去,我想这么多年来能无所不谈,兴许是归功于那一次的一时兴起吧!
而对于我们给予他的尊重,生命中曾经的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夜的那一次交谈,他似乎一下子成长了不少。
求学过程中,每个老师似乎对儿子印象都还不错,我记得更早前那两位刚毕业没多久的女老师,在聊到儿子时,居然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出来,还不好意思的直说是情不自禁,因为有点儿舍不得。那一刻我就已经明白,会为学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的一定都是好老师。
读幼儿园送他下楼去坐校车的模样记忆犹新,长的像小女孩似的模样常常被逗的满脸不悦。放学时嘴里馋到心里发起痒,却还故意告诉老婆说:“妈妈,这个东西很好吃但是我们不能买,不能买对吧。”
和其他小孩一样背诵过弟子规、三字经,几首滚瓜烂熟的唐诗,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会懂得意思,那几首童谣被张冠李戴了,但在他们嘴里读来、念来、唱来的,却都堪比天籁之音,在父母亲眼里又岂止是绕梁三日所能用来比拟。
丫丫学走时那只脚懂得往前跟上了,发现自己身子向前倾却没跌倒时,那合不拢嘴的笑,逗来了一屋子的欢乐。才走到怀里又连忙转身的他,放手后又是一个心急脚快,跌跌撞撞的样子把大家的心弄得七上八下。
更小时候我就不敢抱他了,第一次当爸爸的自己,深怕那小小的生命会从我双臂间的空隙滑下,只好趁他妈妈不注意时偷偷放在床上,四只眼睛彼此望呀望,突然间随着双手双脚一个挥舞,嘴里“咯咯”笑了起来,似乎在取笑眼前这名男子的胆子小,连个小婴儿也不敢抱。
再要往前回忆的话,除了那个生出来皱巴巴像个小老头的模样外,就只能在他妈妈肚皮上和他说话了。说那时候生活也很困苦,两个年轻男女各自在他乡相遇,相知相恋几经波折最终走到了一起,彼此间也拥有着不足为道的平凡故事,但那故事却因为有了肚子里那个新生命却变得不平凡起来。
一位简书上的同好者加了我好友,当天我们聊了好久,原来还是个大三的学生,他当年以将近650分的高分进入了香港大学。
除了交谈之外,也透过阅读他的文章明白了许多年轻人的想法,他也是处在奋进的人生路途当中,属于高考中的获胜者。虽然不是绝对性,但无可否定的是:
一个有着游戏规则的社会,获胜与失败在将来,注定是得走向两条截然不同的心路旅程;一条之后回想起来从容不已云淡风轻,另一条路,之后却可能在自己的极力掩饰之下不断悔恨当年的不用心,也兴许会在无数漫漫黑夜中暗自神伤。
当然,这不是绝对!但是如果还有机会,必须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做一些无法避免的事的话,倒不如就认真去做,做到极致,说不定那将会是整个人生最美的一个阶段。
该作者其他文集目录
泽国西乡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