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是由美国卡罗尔·德韦克所著,书中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作者从思维模式的角度,让我们找到自己失败、焦虑的原因。同时,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成功,达到目标。庆幸自己,遇见读写,从固定型思维走向成长型思维。
众所周知,学校的事情多、乱、杂,尤其是班主任,除却自己的教学工作外,每天有处理不完的班级问题、家校沟通。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将班主任禁锢在班级狭小的范围内,让我们深陷其中,疲惫不堪。
没有外在环境的推动,自身又缺乏主动阅读的觉悟,导致工作好几年的自己犹如井底之蛙一般,看到的世界只有自己学校那么大:每天,起早贪黑,想法设法管理好班级,为的只是所谓好看的成绩、家长的称赞、同事的羡慕、领导大会上的一句表扬……但是当一同入校的同事纷纷晋升,自己内心的天平一下子失衡了:我愤怒过、抱怨过、消沉过、放弃过,最后在阅读中,重新找到方向;在写作中,找到心灵的栖居。
读写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有喜悦也有迷茫,有坚持也有放弃,百般滋味在心头。回过头想,自己为什么坚持读写?我想,大概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一、读写医愚
曾经的自己如同井底之蛙,固守着井底小小的一方天地,误以为世界就是井口那么大。直到被天空吸引,下定决心跳出井底,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辽阔,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先不论讲座中那些大神级人物,就连身边通过阅读新接触的同行都让我自惭形秽。我羡慕他们一个个腹有诗书,下笔成章,并且,他们远比自己更努力。这让我惭愧的同时心里开始着急了。于是,我更加坚定地继续阅读,虽不能一时赶上他们,但只要坚持,我相信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读书,让我看到自己的愚昧,燃起奋发的斗志,寻找到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坚持读写,我也能一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读写励志
读写,让自己有幸成为叙事者群的一员,成为重庆知行读写群的一员。在这里,结识了许许多多尺码相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共读、共写、共成长。叙事者群内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以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周一篇教育叙事、每月两次线上交流为基本行走方式,坚持自我生长。读写群的群主侯桃梅老师是一个比自己年轻却远比自己努力的老师,从教两年多,但是却每日读写,目前为止,坚持写作400多天,字数大约40万字,阅读天数大约近500天,每天至少半小时。
“最怕比自己优秀但却更努力的对手”,看到他们,我的脑海中突然间浮现出这句话。一时间,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此刻才真正明白朱自清《匆匆》中的惶恐,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日子,但从工作开始,一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一丝影子,惶恐到自己恨不得大声惊叫。
读写,让我遇见美好,让我向往美好,让我开始追求美好,我相信自己迟早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美好。
三、读写修身
小土豆出生后,我和土豆爸爸吵架的频率直线上升,其原因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累。我们的空闲时被挤占,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做饭;给宝宝洗澡、洗衣服;哄宝宝喝奶、睡觉……唯有每晚近十二点钟睡觉那会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这样日复一日,不管是我还是土豆爸爸,都有疲乏、焦虑的时候。
其次,围绕小土豆的喂养和教育风波不断:不论是依仗多年育儿经验的婆婆、多方学习的我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公,大家无一不觉得自己是这方面的行家。特别是宝宝哭闹时,一方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安抚宝宝,则其理论、方法就会立马受到其他两方的攻击,三方剑拔弩张,战火一触即发。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三败俱伤。
直到我开始读写,一切发生了改变:每天,我会坚持在学校完成工作。回家后,全身心地陪伴小土豆,认真倾听土豆奶奶讲述小土豆一天的生活,感谢土豆奶奶的陪伴和付出。晚上,我选择把小土豆白天的点滴记录下来,并梳理自己一天的生活和感悟……
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大量阅读育儿类书籍,《父母的语言》让我明白父母陪伴和早起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教会我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并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被忽视的孩子》提醒我学会正确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读写,让我减轻了心中的戾气,找到与家人更好地沟通方式,寻找到心灵栖息之地。
四、自我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总是雄心勃勃“我要改变这个孩子”,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通过老师的改变,影响孩子,进而学生自我改变: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其实真是应该阅读的是我们自己,通过增加、扩宽自己的阅读量,影响孩子,进而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坚持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其实真正需要写作输出的是我们自己,通过不断的写作,影响孩子,让孩子喜欢写作……
这个假期,有幸与《教育的目的》、《教学机智》、《正面管理》、《儿童教育心理学》、《我就想当班主任》等书籍相遇,不断自我成长:《教育的目的》让我明白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学机智》让我知道教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有的教育智慧的藏在我们的教学机智中;《正面管理》激发我对班级管理新的思考;《儿童教育心理学》让我看见问题儿童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我想当班主任》为自己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读写中,慢慢消减了自己的愤怒、不甘、戾气;在读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赛道;在读写中,努力成为一束光,温暖自己,温暖他人,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读写修炼,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