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忽然间两个人就陷入了沉默中?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会不会有点尴尬,继而为了打破沉默没话找话?
你有没有觉察到你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你看到孩子别别扭扭的系鞋带,忍不住告诉他应该怎么样才能把鞋带系紧;或者在你看到孩子在用左手刷牙的时候,忍不住纠正他,右手会比较好用一些。
这些都是我以前常做的。
这些常会让我觉得心情有点急躁不安。
即使学过很多方法,诸如如何沟通,如何倾听,如何放手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但是,面对事情的时候,我依然陷入了旧模式。依然不能忍受沉默的气氛,依然做不到眼睁睁看着孩子“做错事”。
书看多了,话变得少了。
慢慢的,不知什么时候起,发现自己开始学会了等待。
第一次有明确的觉察,是在鼓励小组上课的时候,当我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回答,或许大家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没有急着自己去解释,自己去自圆其说。我保持了沉默,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有些小伙伴开始尝试说一两句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开始表达自己,这个原本预计3分钟的小讨论进行了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大家都遵守了我的规则,要么不说话的听着,要么自己说自己。课程结束后的总结,大家都告诉我这个环节自己印象最深,挣扎过后,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想说的。而我发现,沉默也没那么难受,从此以后,我的课上,不再惧怕所谓的冷场。
后来,我尝试把等待用在跟儿子的相处上,无论他做什么事,我都可以做到在旁边默默的看着,不干涉,不建议。等他做完他手头的事情。
再后来,我尝试在和朋友约会聊天的时候,不想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或者在别人说不下去的时候等待,等待的过程中发现没有了尴尬,内心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