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房记(一)
购入一套二手房后,就陷入了各种纠结与反复中。
在决定购买后,热心的原房主就拉着我们转了一遍,指着卫生间的磁砖说:“这个你们就不要用了,建议砸掉。”又到厨房:“这个磁砖是诺贝尔的,能用就用吧。”我们点头称是。他摸了摸餐厅与厨房间隔的窗户:“这个真结实,现在还这么好。”
“门是实木的……”他叹了一口气,“估计你们是要换的。”他看了我们一眼。
这个家是他一手经营起来的,一木一砖都充满感情。
等到正式办完手续,房主把钥匙郑重其是地交给我们,我们站在这个空旷的房间里,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这要成为我们的家了。可这房子怎么也无法与家联系在一起。
正值隆冬,北方正在采暖季节。我们未做太多规划,也实在不知从何做起。我们计划是要大干一番的,换暖气、换地板、各种拆除。
朋友先介绍了一家装修公司,这家公司给著名的楼盘做样板房,显然有丰富的经验。朋友带他来看房,他只转了一圈,拿着专业工具随手测量了一下,就开始建议:“厨房可以做开放式的,把这堵墙砸了,会通畅许多。”
“那这片暖气片怎么办?”我有些不解。
他略一思考:“暖气片换位置,移到旁边的墙上。”
到了卫生间,他说:“马桶的位置不太好,无法做淋浴房。”
我正想说不做有间隔的淋浴房。
他征求朋友的意见:“马桶最好移一下位置,向这边移30公分。”朋友做工程监理,显然对这些也不在话下,朋友立即领悟:“是不是要在下水道这里引出一个下水管再连接马桶?”他点头。
我俩面面相觑,这有点超出我们的想象。
到了客厅,他看了看堵在客厅与卧房间隔的墙,突然灵光闪现:“客厅与卧房最好换一下位置。客厅做成阳光房。”
坐在家里,仰望星空,确实是一件非常美的事。但我立即醒悟过来,要砸一堵墙,还要累一堵墙,脑袋几乎要短路。这太超乎想象了。
送走朋友,我俩站在光秃秃的房间里,想象着,几日后这里成为一个热闹的工地,而且不比盖一间房子省事。后来,我自我安慰说:“咱们还是简单一点吧,不污染环境。”我们立即达成共识,轻装修重装饰。
究竟多简,我们也没有形成一个最终方案,拖来拖去,就进入腊月,临近春节,装房子的事就搁置下来。
倒是有亲戚朋友来了几波,大家热热闹闹地来看房,看完后都说了同一句话:“一定要好好装修一下。”把重任托付给了我们。
冬去春来,到了装房子的最好季节。房子装修也成了头等大事。那家装修公司被我们无情地抛弃了,倒不如说他把我们抛弃了。后来沟通了一次,当我们表达了能简就简后的想法后,他的兴趣锐减,仿佛这根本无法发挥他强大的才能。
我们需要重新找一家公司。当我把这想法告诉一个朋友后,他有些惊讶:“还用找公司吗?”
“那怎么办?”
“到时你买哪家的东西,就让这家直接负责施工就行。”
我还是无法想象靠自己穿针引线完成这么一项巨大的工程。
同事推荐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不大,但有资质,这家公司给好几位同事都做过,都得到了好评。这正好适合我们。我们不想大干,大公司根本不愿意接无法发挥创意的工作。
联系了这家公司李经理,先看了房,我们讲了要求,他欣然同意出一个报价单。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我们约在一家肯德基门口看报价单。借着微弱的灯光,李经理把报价逐项给我们解释,工程量不算大,但结算额不小。报价单是按房间逐个做的预算,一眼看过去,每项都在一两千元,似是不多。终于发现了一个大项,暖气片的装饰。
关于暖气片的处理,我们纠结了很久。最早的方案是换暖气片,一位貌似有经验的朋友不建议换,他担心更换会引发爆管——原来的房主在搬家前曾经爆过一次管道,就是私自更换的管子出了问题。这让我们心有戚戚然,怕发生第二次。
后来我们决定不换暖气片,直接找一种材料装饰。在李经理的报价单上,暖气装饰占了四分之一强。因为是按房间报价,所以开始没觉得是大项,等到一合计,才发现有这么多。
李经理解释,暖气装饰费时费力,费用也不菲。
回到家,我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暖气直接裸露着吧。”暖气片是老式的,之前刷了银粉,经过岁月和时光的侵蚀,银粉脱落,暖气片已是锈迹斑斑。开始的方案是把暖气片遮盖起来,这个方案在李经理的报价单上受阻。
再次给李经理打电话,表达了我们的想法,他建议刷水性漆——这个方案好,既环保也不费力。
总算定下了方案。开工吧,开工吧,不想再重复在纠结里。只要开了工,以前的各种不确定、各种选择都算尘埃落定。
装房记(二)
和李经理商定后,决定在一个周一开工。因为要砸除一些磁砖和原有的装饰材料。出于礼貌,要给周边的邻居打个招呼,取得大家的谅解。
周日的晚上赶到新房,走到楼道口才发现,忘带楼道的钥匙了,忙中出错。我急中生智,按了楼下的门铃,说明我是谁。此时很是忐忑,万一人家不给开怎么办。没想到邻居爽快地给我们开了门。
正在开门,过来一位大爷,正欲掏钥匙——这肯定是邻居之一了。我们说明情况,大爷很是开通说没问题,又提了一个小要求:中午时间最好不要开工——当然,当然,老人在家,需要午休。
很顺利地给了几位邻居打了招呼,本以为会有些态度恶劣的,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的,一个也没有,真是好邻居。
两天后,来到新房,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他们用最快地速度把垃圾清运出去——这也让我们稍稍松了一口气,尽量不要干扰邻居们的生活。
旧的门板拆除后,按照同学的建议,全部保留下来,以后可裁成隔板安装到储藏室,当杂物架使用。
接下来就是疯狂地在家居商场转圈。
现在生意难做,一进家居店的门,就有拿着各类小广告的人蜂拥而上,不停地推荐我们看这个看那个。
那次准备要去选门板。同事推荐了一个牌子。在一楼,一位姑娘听说我们要选门板,就热情地要领我们上楼。我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她就指点我们坐了电梯。从一楼到四楼,电梯大概要运行二十几秒。在这二十几秒里,我们的双耳被她密集的话语塞得满满的,中心思想就是他们家的门板也不错。
终于下了电梯,我们逃也似的离开她的视线,转身后还传来她的声音:“一会请来看一下。”
我们也终于学乖,不敢随便地接受莫名其妙地热心邀请。
很多商品都需要现场测量,平常没有时间,只能约在同末。最多的一次一天接待了三次测量人员。本来说好是集中一个时间段。但总有不按约定时间的,为了一个人,就会傻等一下午。为此,更加愤恨那些不守时的人。
在挑选各种材料时,那些销售人员总会问:“你们家是什么风格的?”开始,就模糊过去。因为我们从没有想过把家装成某一种风格的,就是选择看着舒服的材料与商品,只要差异不是太大,越简单越好。所以,人家问风格时,我开始说没风格。他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我们介绍商品。但那些要么装饰复杂,要么做工繁复,根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们一再强调简单、简单。
在这样的磨合中,我们也正式确立了家的风格:简约,嗯,其实说白了就是越简单越好。所以在选择门线时,只有一个弧形的线条;定制衣柜,选择的也是平板,无额外复杂的装饰,就连橱柜的门和把手,也是简单的线条。家就要清清爽爽的。
在我的骨子里,我是有一些贪大求全的。当把预算一再提高时,Z先生适时地给我讲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还是我曾经讲给他的。
他说很久前在电视上看到,中央领导去吴学谦家里走访,老人家里整洁朴素,墙还是刷的80年代的那种绿色油漆。
另一个故事,是我说过的。有年过年,中央领导去看望杨绛先生,杨绛先生的家最显眼的就是一摞摞的书,没有新潮家俱,沙发也是老式的,家同样是整洁朴素。我当时就很感慨,杨绛先生捐出了这么多稿费,他们追求的是内在的丰盈,而不是外在的充足。
故事讲完,他的用意我也明了。
这次本着不额外浪费的原则,按照房主建议的,厨房的磁砖没有拆除、厨房的窗户也保留了原样,这么好的材料还能继续使用,如果白白弄坏,确实让人于心不忍。
装房记(三):烦恼无处不在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一套房让她亲自动手装吧,因为装房是对家的憧憬过程;如果你恨她,也送她一套房(恐怕这么做的不多),因为装房可以把她折磨至疯。
现在装房才进行到一半,却像过了一个世纪这么长。
在外地订了一套厨柜,设计师亲自过来测量,后期要沟通细节。周日的早上,设计师如期发过来设计图与报价。细细研究后,我们定出了几个要修改的地方。为了不遗忘,我逐条记在便签纸上,与设计师沟通完毕,他再次发来修改稿,我又对着检查了一遍。如果一个环节有遗漏可能就会对下步进程有影响。
我也顺便养成了随手记录的习惯。这次装修,花的每分钱,我都记在了印象笔记中,用的品牌与报价也都记录在案。我一直遗憾,上次装修房子,当时马马虎虎,就随便糊弄过去了。我开玩笑,如果再有朋友装修,我可以把这些品牌报价与装修过程免费分享给他。记录的好处在于,当时就算清楚无比,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记录让过程一目了然。
这些天我最喜欢说的字就是“烦人”。打那些销售和设计的电话不接,烦人;没按工程进度施工,烦人;装窗户不小心把碎石落在了楼下的挡风玻璃上,烦人……总之,每天都在一大堆烦人的事中睡去,又在一大堆烦人的事中醒来。
接触的事情一多,也渐渐摸出规律。在你未下决定时,是对方急,急于让你付款、交定金,等到你定下来,就换成你急了,因为你要赶工期。在互相揣摩中,双方在暗暗较着劲。
虽是如此,但双方交流仍要以坦诚真挚为根本。
橱柜的设计师是一位年轻的男孩,两次来,都要从青岛赶过来,为了凑我们的时间,还得等到6点左右。第二次,他说还要赶着去另一个城市,我们要送他到车站,他执意不肯。
最后在敲定把手、水槽时,他提了许多建议,我交于他负责,他也乐于出主意。人与人之间除了防备,更多地还要有信任。
装修之前,朋友们轮番告诫我们,装修中有多少暗坑,怎样躲闪,怎么防备。但真要做起来,其实也顾及不了这么多。
就有一次,在网上定了卫浴,当时约定的是送货入户。搬运师傅看着楼层数,就开始脸色不好。搬了一路,牢骚发了一路。那些件确实很沉,需要用人力搬到楼上,这是个辛苦活儿。我们也只好一路赔笑。过后网站发来一个短信,要对搬运师傅的服务进行评价,我预备实话实说,但转念一想,人家也不容易,靠力气养家糊口,算了吧。那封短信就让它沉入大海中。
负责清除废旧磁砖的是一对河南夫妇。男的寡言,女的健谈。第一天,Z不放心,怕他们中午开工吵到楼下的大爷,就中午赶回家看看。他们正在休息,女的见了Z先生,就满面笑容,不停地问这问那,让Z先生有些招架不住。男的在一旁嘿嘿笑着,两手不知放在哪里好,几乎不说话。第二次去,Z先生建议他们带一个电水壶烧水喝。女的连声感谢。Z先生问他们干一天多少钱。女的说,他们也没问,李经理给他们打电话,问一个工程接不接,他们就来了。
夫妇俩干活很利落,等我去看时,地面早已清扫干净,楼下的垃圾也清理完毕。
正当我感觉高枕无忧、一切总算尘埃落定时,磁砖又出了状况。约的是周五贴砖,之前再三打电话确定,等到周四再给销售人员打电话,她就开始有些模糊:“啊,不是在贴着吗?”
之前打电话姐姐地喊个不停,感觉相当熟稔,号码还是那个号码,怎么突然又变成不知我谁了。感觉有些不妙,销售员反映快:“姐姐,我马上落实一下,很快就给你回电话。”
不一会儿,电话打过来,她说得很快:“监理正在高速上开车,不方便接听电话,我中午再联系他。”我表示同意,就算再着急,也不能危及人家的安全。
中午,施工人员直接给Z先生打电话,说铺得好的工人,要排在八九天才能有空档,言外之意,现在不能铺贴。
磁砖不能铺贴,后面的工作都无法进行,工期只能暂停。我不同意这个方案,只得再次与销售人员沟通。
她不停地道谦,直到现在还在悬而未决中。
我有些犹豫,需不需要把这个知名品牌的名字写出来,就像六六一样,写文章吐槽了京东,所有问题立即迎刃而解。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人微言轻,能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切都是未知数。
作为品牌商,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全面提升,而不仅是停留在口号上。
这次装修,我不只一次地想,如果有一家相当靠谱的装修公司,在能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价格适中,按照客户要求选择品牌材料,把装修中的各种暗坑都帮客户躲过去,诚信经营,这样的公司肯定会有市场。
装房记(四)
铺磁砖、刷墙壁都是体力活,而工人的技术又决定着工程质量。每次开工前,都声明要找一个技术好的工人,人家也是满口答应,其实工人技术好不好,我们也不知道,只能听从介绍,人家说好就好。
在铺磁砖之前,同事就说,一定要天天派人看着工地。不盯着,铺砖的工人会偷空偷工减料,用久之后容易破损。乍一听,此话非常有道理。但真要开了工,才发现如果要8小时全天候监工,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体力。我们白天上班,根本没有空闲看工地,如果请老人过来,对老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体力工作,想想还是作罢。任由工人自己去发挥吧。
为我们铺砖的是一对父子,父亲个子不高,略有耳背,说话要是小声,他根本听不到。旁边的儿子替他打点一切。儿子20多岁,眼神里透着精明。他听到Z先生是S大学毕业的,就说,姐姐也大学毕业,如果家里有条件,他也能上到大学。Z先生鼓励他说,你姐姐这么上进,你肯定也没问题的。
晚上下班,我们过去看看一天的进程。他和父亲还没有下班。父子俩配和很好,父亲是小工,和好水泥、沙子,他蹲在地上先铺一层磁砖面积大小的湿砂,然后在磁砖上抹上水泥,把磁砖固定在沙子上,为了牢固,再在磁砖上敲打几下。为了把磁砖铺得顺直,需要在房间内拉一条直线,铺砖时要顺着这条直线铺贴。男孩姓陈,小陈看到我们点头微笑,却不停下手中的工作,我们劝他,这么晚了别干了。他说,原来通宵都干过。
小陈手脚麻利。有些磁砖需要再加工,他用一种专用工具,只需轻轻一切,磁砖就分成了两块。看他这样轻巧,我也想试一下,光是抬起上臂就要费一些力气,根本不是我看到的如此轻松。小陈自信地介绍说,他干了七八年了,这是技术活。他着重加重了技术这两个字的份量。
看到小陈与我们熟络地交谈,他父亲站在一边,手中拿着铁锨,插在水泥筒里,穿着一件长大褂,看着我们笑,这笑容里有讨好,也有谦卑。小陈倒自信得多,20出头的年纪,世界刚在他们面前展开,他认为前方有的是希望与未来。
铺砖结束后按照工序就是刷墙。先抹腻子,再刷乳胶漆。这是我们知道的基本工序。Z先生一天中午回去,说是一个中年微胖的女子正蹲在那里贴一种胶布,我们暗暗担心,一个女子干,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干完。
第三天去,就多了一个男孩,也是20出头。男孩正踩在木梯上给顶棚抹腻子,那名女子站在墙边干活。女子一看到我们就笑,也不说话。男孩在梯子上给我们打招呼,窗台上扔着一个烟盒。
临走前,Z先生给男孩扔了一盒烟。我对Z先生说:“男孩和那名女子长得挺像,有点像妈妈,也有点像姐姐。”
过了一天,Z先生就回来八卦说,那是母子俩,男孩16岁就出来干活了。嗯,果然我的眼力不错。
我们提前给男孩打招呼,帮忙修理一下旧房间的顶棚。有一年楼上跑水,把顶棚的一处墙皮给浸了,总是落白色的粉末。
男孩如约而至,用了不多久就把墙皮抹好了。从交流中得知,他是江西人,每年才回家一次。父亲在家里干农活,他和母亲出来打工,一直跟着李经理干。每个工程,李经理不会事先告诉他们工钱,都是干完活后再付。看得出,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只得听从安排。他们的工作基本上是体力的付出,几乎不太需要技术支持,入行容易,竞争也激烈。
我和Z先生悄悄商量,付他一点工钱。Z生先把钱拿出递到他的手上,他执意不同意收。还说,李总不同意。我们只得送了他一件避暑的小礼物。
熟了一点,他告诉我们今年23岁,我问他,找了女朋友没有?他有些不好意思,说没有。我安慰他,现在还小,不着急。他长年在外,工作又都是在工地,根本没有接触女孩的机会。我注意到,小陈的手机屏幕上是一个女孩的照片,就算是体力活,他们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
房子开始刷漆了。Z先生从工地回来说,刷漆的工作环境太恶劣了,喷漆产生了巨大的喷雾,男孩和他的母亲几乎成了一个小白人。
再次见到他,是要结束我们的工程。我们互相道了别。我们的生活依旧,他们却是几天后就要换一个地方,面对不同的人,循环往返。
接触得多了,才知道原来这些半体力的工作往往都是亲人档,或夫妻、或母子、或父子,这也能理解,一项工程往往都是整体结算,如果和其他人合伙,肯定存在干多干少、分配不均的问题,亲人之间就不存在这样的计较。
刷漆的男孩姓彭,不知道他的名字,Z先生就把他的号码下面写了一个彭字,后面打了一个括号写了腻子。这样的名字组合也多次在我的手机上出现,这段时间与他们联系密切,仅是短时间的交集,以后很有可能就再不联系,所以连姓名都没有问清楚。这些号码很快就会沉入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小彭总让我想起鲁迅的文章《闰土》。小彭是少年的闰土吧,真诚、善良,也不太拘谨,干活麻利,有热情,希望他能把少年的状态永远的维持下去。但生活是如此磨砺,能保持这样的模样又谈何容易。
装房记(五)
终于,终于,感觉比一个世纪还长,装房要完工了。从初春到盛夏,跨了两个季节,一个是如沐春风的春季,另一个是热情似火的夏季,但我分明感觉是在严寒的冬季里走了一圈,每天都在为御寒做准备,每天都在为明天穿什么而苦恼。装房的事无俱细让人疲惫不堪。有一段时间,睡觉前我都要列一个计划,明天联系谁,做什么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把这些记在纸上。第二天一早,等到八点多,算着对方差不多应该工作了,就赶紧打去电话,一一落实。当然变化总比计划快,再完美的计划也抵不过突如其来的换档,让人措手不及。
开始,我保持良好的涵养,晚一天?好,没问题,我再等一下。可是一久就发现,在这个装饰工程市场里,见惯的都是强势,谁强谁就更能有发言权。有一次,本来说好的装橱柜,厂家打来电话,说是好工人临时有事,得拖到周一。工作日过来,有工作在身的我们谁来看护现场?我第一次表示了不同意,但拒绝得也是温文尔雅。厂家显然没把我放在眼里,一再强调是为了等手艺好的工人。
体内积蓄的力量突然爆发出来。我强硬地说,必须按约定的时间,就算在周日装,如果工人安装不合格,我就在网上留差评——这就是网络购物的强大之处,如果在实体店,他才不管你的差评呢。显然这句话有了威力,厂商同意再去协调一下。一会儿,他打过电话来,说可以周日装,就这样,我第一次取得了胜利。但这得之不易的胜利,却很快被自己瓦解了。周日前两天,Z先生临时出差有事,只得把时间拖后,厂商嘟囔:“我好不容易才调换的。”我只好连说抱歉。
李经理也终于看不下去了,他打电话催我们:“你们抓紧看看还有其他东西需要处理吗,这个工程实在是拖得太久了。”
临到完工,才发现还有这么多事情未做完。安装窗户时漏了许多胶在外面,当时说好刷房子时给处理一下,但忘记给刷墙的人说,胶依然明晃晃在那里;装踢脚线时预留了一部分墙面,说是家俱进家后再来安装,但又担心到时切割磁砖会尘土飞扬,至今仍在纠结中;在装橱柜前要送炉灶,至今炉灶还寄存在厂商的仓库里……如此多的细碎的事情,把我的脑袋充得满满的,这些小事在里面膨胀发酵,终于有一天它们不愿意再呆在里面,要引爆出来,Z先生就成了被动接受者,在我的狂风暴雨之下,他如一棵晒蔫得了的小树,任我风吹雨打。
雨后天晴之后,活还要继续干,那些烦恼也依然存在。
我只好求助于纸和笔了。找出一个空白本子,我把搬家前的工作画成了思维导图,一件一件记下来,并约定了时间,一目了然,把脑袋里的待办事项转移到纸上,压力顿时小了很多。
最近做的事是装灯。与安装师傅再三确定之后,终于约在了周日早上的六点。师傅很负责任,五点半多就打了确认电话。灯,我们选的是最简单的吸顶灯,本来以为不用费太多力气,师傅也说,一会就会装完。
装灯是要用电钻的,需在墙上打眼,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师傅刚打了一个眼,就有一名怒气冲冲的小伙子上来,说太吵了。师傅好意,本想装完一盏灯就收工,就这一会儿的功夫,就上来两名邻居表达了不满,Z先生出去买水,回来后赶紧叫了停工。是啊,我们忽略了时间,周末的六点大多数人都在睡觉啊。灯装了一盏,留下的只得再约时间安装。
下午看到楼上的邻居,连忙表达了早上的歉意,邻居人好,说:“主要是有孩子在睡觉。”就算是没有小孩,这么早开动电钻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邻居的理解更让我们以后不敢有半点马虎,不为别人带去麻烦,尽量不要影响别人的生活,是我们的初衷。
新房渐渐有了家的样子,墙是雪白,地砖泛着亮光,木门暗沉的颜色又让家多了一些沉稳。我最喜欢前面的阳台,长且宽,足够我在上面养花、看书、练瑜伽,我也想象未来这里将是一片绿植的海洋。我们把最大的房间当作了书房,书房有一面窗户直接连着阳台,在这个窗户下看书可以直看到外面的花花草草。
我的那些书也终于不用再委屈地堆在一角,要住上宽敞的新房子了。装修过程漫长且辛苦,但是劳动之后的所得令人欣喜异常。经历的每一次处烦恼,每一处考量,都打上了我们的标签和印迹,里面有我们的心得、我们的判断,甚至还隐约体现着我们的价值观。
第一次看房还是在隆冬,万木萧瑟,院子里的树只留下了枝杆,而此时,叶子繁盛得如一栋栋密不透风的墙,满院飘着绿的影子。房子下面是一处空地,上凌乱地放着一些被弃地花盆与花,每每路过,都叹可惜,稍一整理是多好的花园啊。
花园的东头一直空置着,我已想好,搬过来就种上各种花,打造成我家的“后花园”,一想到这儿,那些装房的烦恼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