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现代文明突然崩塌,人类何去何从?
电影《生存家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灾变可能——世界失去电。不是供电系统的瘫痪,而是但凡与电相关的全部产品都变成了一堆废铁。这对于建立在以电为基础上的现代文明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电影逐渐给观众展示场景:闹钟、手表、冰箱、手机、电梯、电车、电门、电脑一下子全部失去了功能,超市无法正常收银、银行无法正常取款、汽车无法行驶……
《生存家族》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假想的失去,更是一种获得的渴望。
渴望之一:温馨与浪漫
情感淡漠、疲惫操劳的父母,自私的姐姐与不善言谈的弟弟,原本都只是活在自我的世界中。父亲凝神于电视,母亲忙碌于琐事,姐姐专注于购物,弟弟在电脑前陶醉着暗恋姑娘的请求。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切都是最熟悉的场景,看着不痛不痒,不悲不喜。这,或许也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常态。
如果没有意外,生活会永远这样重复下去,琐碎得一地鸡毛,麻木得不知痛痒。
但,意外发生了。意外成就了他们那一次无比温馨的烛光晚餐:烛光摇曳,影影绰绰,围坐相伴,静谧温馨。意外还成就了他们那一次无比浪漫的星空远眺:一家四口,抬头仰望,苍茫宇宙,浩瀚星空,星光璀璨,清风徐徐。这是多么诗意的远方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久没有想象过这样高雅的浪漫?在琐碎忙碌中,我们多久没有触碰过这样宝贵的温馨?
烛光晚餐与眺望星空,无须昂贵的金钱得以获得,无须特殊的身份得以拥有。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只要你能按得住浮躁的心灵,只要你能唤得醒麻木的感情,那么这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但是如果,我们每天甘愿沉溺于庸俗与麻木,那么这就永远只属于诗与远方。
渴望之二:蜕变与新生
影片开始时,我们看到一对熟悉的姐弟:自私自利地嫌弃外公寄来的鱼,唠唠叨叨不愿意跟电话里等待的老人问声好;戴上耳机就可以对世界不闻不问,所有的心思都在如何取得心仪女孩的欢心。他们自私、狭隘、冷漠、无礼。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从满腹牢骚到抱怨指责,再到默默接受,最后逐渐成长。在大阪的便利店里,看到猫粮欣喜若狂的结义,还是那个嫌弃整个世界的女孩吗?毅然扔掉手机,取下手机套淡定补自行车轮胎的贤司,还是那个戴着耳机一声不响的男孩吗?
影片开始时那个试图杀鱼的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手拿利刀不断比划却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无奈把鱼放进冰箱。显然,这位从海边长大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打理生活好手。
在困境中,她陡然变得伶俐异常,2500日元一瓶的矿泉水,被能言善辩的她以600日元一瓶包揽了。她不仅有经济头脑,还有极其敏锐的预见性。她毫不犹豫买下所有的水,她毫不犹豫地用酒换一袋大米。她无比清醒地知道,在困境中,什么才是最紧要的。
我们也很难想象,这位对一条死鱼无从下手的母亲最后可以热火朝天地追赶生猪,可以谈笑风生地庖丁解“猪”。这是困境带给一个女人的蜕变。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刻板的公司职员,他自私、爱面子。影片中一再出现的那个假发套,就是他极力维护尊严,极力伪装自己的道具。他缺乏生活常识,又常常自以为是,他总是因循守旧,却又滑稽可笑。在困境面前,一再退让,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假发套。假发,是这个男人坚决维护尊严的载体。
当死后重生的他与家人团聚时,他才明白,假发套只是他用来自欺欺人的道具,在生死面前,外在的一切,比如容貌,比如尊严,比如地位,比如他人的评价,都是无足挂齿。在生死面前,活着,是天大的幸运,与亲人在一起,是天大的幸福!当他微笑着把假发扔出火车窗口的时候,他狭小的灵魂终于饱满起来,他终于获得了新生。
渴望之三:灵魂的回归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不仅仅是海子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人深深向往的田园生活,那是我们灵魂可以妥帖安放的家园。
生活在现代科技文明时代中的铃木一家,经历艰难困苦的长途跋涉,经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恐惧与庆幸。他们终于懂得,什么才是生存之本。是农场那口喷涌清洌的古井;是农场那散养的飞禽家畜;是海边满载而归的渔船;是刚刚摘下的番茄那夹杂着土地与阳光的味道;是咿呀摇晃的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是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悠悠的时光;是那挂在脸上,藏在心底的简单的满足。
有人说,每部电影的微妙之处在于,我们透过电影,可以透视和穿越着多种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在电影里不断穿越,不断地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