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8号,国际妇女节。但是,今年的节日问候不知怎么改成了‘女王节快乐’,‘女神节’快乐。打开唯品会、淘宝、京东、网易严选,许多女性用商品都标上了“女王价”,作为女性消费者,看到“女王”二字,真有种内心膨胀的感觉。女王,谁不想做呢?可是,仔细想想,自己到底是什么女王呢?
不难发现,女性消费者朋友被商家包装成女王,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她们买买买吧。
办公室同事说,这次三八节她买了一千元的内衣,然后钱包没捂牢,又买了这买了那。仅一个三八妇女节就花了好几千,更别说双十一,双十二了。
作为女性,我也很容易陷入买买买的冲动,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买多了,或者买了自己没有计划要买的东西。内心时常会因此有种负罪感,冲动消费行为也经常引起先生的不满,造成家庭矛盾。有时候跟同事闲聊起,同事就会劝我,‘不要有负罪感,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儿。再说了,自己赚的钱自己花呀!’同事的话虽没错,商家们估计也是利用女性这样的心理,殚思竭虑地制造出各种节日,然后引诱女性消费者们买买买。
可是,我们所买的真是我们需要的吗?未必。
打开衣橱看看,我常常会有一些衣服买来基本上就没穿几次。买来的帽子,一次没戴就闲置。可是,每次看到商家的推送,又克制不住“剁手‘’了。
就这样,我们常常活在消费主义的枷锁下。那女王的皇冠分明就是商家戴在女性消费者头上的“紧箍咒”。
这个“紧箍咒”,怎么破?
要抵制消费主义,绝对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新年的心愿单里,我告诉自己,买一件衣服要送出去一件或者处理掉一件,可是到最后,还是总觉得衣橱里少一件衣服,经常会忍不住买买买了。
所以,要抵制商家的诱惑,我们除了要有严格的自制力和清晰的计划之外,你首先要了解你拥有的东西。
拿衣物来举例吧,你可以分类列一个清单,大衣有几件,什么质地的,长的,短的,跟每件大衣搭配的打底衫和裤子,裙子有几件?哪些是不太穿的,哪些是可以换新的,那些还缺的。如此,再去觉得购买和剔除。
羽绒服、毛衣、裤子、鞋子、包包……都可如此。
分类清晰,列举详细。
所以,第一步,建立物品清单。建立物品清单,也是你在跟自己的物品建立一种连接,是对自己已经拥有物品彻底了解的重要一步。
第二步,制定计划,制作预算。
仍然拿衣物来举例,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摸清情况后,就开始制定计划,哪些需要替换,哪些可以留下?制定预算,比如春季,在衣物上的预算是300元,那就要去看,可以买几件新的,替换几件旧的或使用率不高的。
第三,为你剔除的物品找到出路,遵循再利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减少购买(Reduce)的3R原则。对替换或者剔除的物品进行分类,质地好,较新且可以再利用的,给有需要的朋友;不够新,但质地较好的物品,可以回收利用,或者交给专业回收机构。不能再使用的,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果断扔掉,不要舍不得,不要觉得明天可能还会用到。
抵制消费主义并不是要我们回归禁欲主义,而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资源,合理使用金钱,将节约出来的资源分享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作为基督徒,我们更有责任去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