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特别火的话题,“你们有没有被不会撩妹的男生强撩的经历?”里面集锦了各种不会聊天的直男,评论区俨然变成了各位妹子们发泄的场地,一个个奇葩案例让人笑到不能自已。我打心眼里心疼这些妹子,还暗地里庆幸这样的脑残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结果,就出现了…… 当时我们的聊天日常是这样的:
- 在干嘛?
- 看书。
- 恩恩,那你先看吧。
“在干吗”是对方最喜欢的聊天开头,拜对方所赐,也顺利成为了我最害怕的开头。这种三句话的聊天模式机会成为我们聊天的日常。“嗯嗯。那你先看吧”面对这样的回复我经常一脸懵逼,搞不清楚对方究竟是真有事还是想聊天。如果真有事为什么不说,如果想聊天那这又算什么?结果往往是被扰乱了心思,书也看不下去。于是在这样的聊天三番五次出现之后,我决定:下次他再问在干嘛我就说没干嘛,看他怎么回!结果就有了如下经典对话:
- 在干嘛?
- 没干嘛。
- 嗯,我也没事干。
我总算搞清楚了,原来他纯粹是个没事干的低级撩妹者!所以之后不管他再发什么我都一概关闭。你问我为什么不拉黑?我想大概是因为关闭一条微信消息只需一步,而拉黑却需要五步……
这之后的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和不熟悉的人聊天,想来想去总结了以下几点:
1、要事先准备好话题。
“在吗?”“在干嘛?”这不叫话题,这会让接到这种信息的人不知所措,因为这简短的两三个字让对方不知道你问话的虚实,万一回答之后紧跟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再假装没看见可就就来不急了。你自作聪明地以为这种方式可以很巧妙地让对方无处可藏,但你在对方心目中已经大大减分,谁输谁赢?
所以什么叫做“话题”呢?我认为就是有可讨论空间的事情。“你上周看的那本书好看吗?”这种问题千万不要,一是因为这种答案不好描述。二是因为如果对方说好看,建议你也看一下,你怎么回?继续缠着对方说出个一二三?那也是勉强维持对话长度罢了。
但是,如果你了解到对方粤语歌唱的不错,你就可以这样问:“我最近好想学粤语歌,听说你粤语歌唱的不错,有没有适合初学者的推荐呢?有些歌好想很难耶……” 这种问题投其所好,很容易给对方发挥的空间,不仅可以谈谈每首歌曲的特点,还可以加上练习这些歌曲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和方法技巧。这样的对话不会显得空洞,而且好处是,你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就某些具体问题进一步请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彼此的接触,维持一个好感度,以后由此再拓展话题最起码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2、适时结束。
大家一定要明白,微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把有条理的信息高密度的传送是一种维持对方兴趣的方式。如果你只是想和对方随便聊聊生活琐事,等你们更熟了以后再说吧。
聊天要在乎质量而不是时间长度,有的人看到自己的男神女神终于回复了就使劲聊,最后对方实在是招架不住,只好使出了“万年杀手锏”:呵呵睡觉去洗澡。聊天不是记录自己一天的流水账,不用非要告诉对方自己早上干了什么,中午干了什么,晚上干了什么,也不需要知道对方一天的早中晚都干了什么。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完全不考虑对方是不是有兴趣听,也不考虑对方现在有没有忙其他的事情适不适合听,完全陶醉在自己的自说自话中。
虽然只是聊天,但这种行为也是对对方的无限制索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是为了填补自己的无聊。虽然你报着不做普通朋友的目的,但你得像个普通朋友那样的聊天啊,要首先把对方当做一个人看待,而不是一个戴着光环的神。仔细的设身处地想一下,自己面对相同的状况会怎么想才最重要。
聊天什么时候该结束,有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公理。一般来说,如果话题差不多结束了,对方的回复也不那么积极了,表情多文字少了,我劝你见好就收,赶紧打住。
最后一点,微信聊天其实是一种很容易出现误会的聊天方式,因为你只能根据对方发的表情和文字来揣摩对方的意思和表情。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肢体动作要占到沟通的70%,语言仅仅发挥了30%的作用。但是在微信交流中,大家传递的信息全部建立在小小的屏幕上,有时候甚至回复时间也可以代表一种态度。微信,这种由沟通器材和方式造成的天然缺陷很难弥补。如果有可能,你可以在确定对方在方便的时候使用打电话或者语音沟通,让声音和语调替你传达更多信息。
如果能够像上面这样,真正做到为他人着想,就算对方现在没空,也会抽空回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