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1. 十五年探索:狂热猛进;彷徨幻灭;艰辛探索;激情澎湃
课程要素构建: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范式形成;课程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建立
2、常态化实施的障碍依然存在
理念观念障碍:教育官员,校长和老师
制度体制障碍:正令,招生考试,人才制度
资源配置:师资设备,设施,社会资源,社区环境
3、新机遇与新挑战
全球化的教育改革方兴未艾
信息化:互联网+ 大数据 物联网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诉求——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4、依法治教的实践
5、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职称制度改革
2)重视素质教育成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
1.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
最初的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不断完善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探究主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服务学习、实践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课程。(张华杭州师大)
核心素养的实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25项指标),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照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指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确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课程的关系
基本理念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