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到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绝不自欺欺人。
读了周国平的这段信仰之光,我把对这段话的思考融入到教育之中,我想,第一是我要足够认真,足够诚实。其实,除了这些,我还要足够真诚,足够强大。
独立之精神,从何而来?
教育需要信仰,小王子里有一句话:“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独立精神体现在独立时间上独立的思考。一切都是时间的累积。教育不是一个感性的思考。我想,教育需要理性思考。石中英:“教学,从外表来看,就是一种采用合适的形式传递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职责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呈现,分析和阐释和传递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似乎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但是,从教师的实际的教和学的实际的学的过程来看,真正的或理想的教学并不止于这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理性思考过程。”
重新解读教材逻辑意义
重新解读学生的经验意义
重新解读知识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
重新解读教学伦理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