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朱光潜先生写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
读到谈读书一篇文章
感受颇深
想和大家分享
2019年我曾许愿一定要看完何种书,无奈课程很多,没多少时间去读,以至于再见那份目标清单已是年末,而读书这一栏却毫无进展。就这样一直推拖着一直惭愧着,我遇上了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假期,说来是我太闲,无奈中捡起儿时读不进去的文学著作消磨时间,书是很有魔力的东西,一旦看进去,就深深陷入不能自已。我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
刚开始只是泛泛地读,一味地接受在感叹怎么有人能说出这般有意思的话,后来遇上不明白的疑难地方,就各处求解,又发现百度真是好用,常常搜出个把直通作者大意的点评都能领悟许久,最后是恍然大悟,觉得自己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领悟了这类常人所不能及的道理,实在是划算,不瞒你说,我是贪着小便宜来读书的。
现在写下这串文字的时候已然完全同意朱光潜先生的话: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我的决心是贪小便宜地学习,于是乎常常能在网课之余,晚饭之前,睡觉前寻出一些时间来读书。我想之前的不爱读的原因或是没领悟那份决心吧。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这话我也是极赞同的,我有一篇《关于喜欢》的拙文发表在简书上,这几乎都不能称为文章,就是一段欣喜我找到人生趣向的话,没有任何文学价值,但却得到了不少朋友的鼓励,我承认其中运气的成分占比很大,但也能从中看出大家对寻找人生趣向这一话题颇为关注,由此才衍生出一系列的想法见解。我想读书便是省时省力的志趣了,成本小到只需你有一双慧眼、十几二十块的书钱或是一台显示器,再不济可以像我一样拾别人看弃的二手书来看,当然你不能白白占便宜,一半的纸钱还是应付给赠书者以示感激。
我常想我之所以喜欢某某作者某某艺术家,是因为我同那位有着些许相似之处,换句话说,他用他优秀的文学功底和表达方式,将我内心的感受毫厘不差地呈现出来。三毛就说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爱好读书的人,因为她看书不爱受人拘束,就如那些讲义课本类的,自己总是提不起兴趣。我想这些话也能用来描述自己,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1”,或许就是在三毛的书中这样的时刻许多,我才分外喜欢她。
这里所说的拘束正和先生在信中提出的:
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
相一致。
我实在觉得不爱读书是在失去特价抢购的机会,此时我们个个都需学着常赶早市的朋友一样,去抢那些特价商品了。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