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虚度二十多岁,这是我第一次献血。
大学的时候不是没有机会,那会儿校车隔段时间就来校园里晃悠,我也经常被同学鼓励着一起去献血,但出于一些莫名的心理抗拒,我总是拒绝他人的邀请。
这次单位组织献血,部门群里没一个响应的。我突然想到,要不就去献一次吧,也许能救到某个急需用血的病人,并且趁此机会也能了解下自己的血型。
说到血型,以前总抱着一些比较中二的想法,幻想着自己是某种稀世血型。后来了解到,稀世血型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幸运的是,可以救同样是稀世血型的人一命;不幸的是,万一自己需要用血,很难找到匹配自己血型的人。
我后来又撺掇了一位同事一起去献血,这位同事以前也没献过。我看着他膀大腰圆的样子问,为啥之前没献过。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他觉得献血后失去的红细胞是补不回来的。
我听了他的话突然想笑,但仔细一想又肃然起敬起来。他让我想到了小学课文《她是我的朋友》里那个以为献血后会死去,却依然站出来的小男孩。
献血的流程很顺利。先是填了一张表,主要是身高体重,有没有什么病之类的信息,后来又测了一下血压和脉搏。初检合格后,我就拿着表上了献血车。上车后,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对献血人员进行血液的初检。
初检主要是从手指头上采集少量血液进行初步化验,结果出来地很快,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血型了,化验结果显示我是O型血。
之后就是坐在座位上准备抽血,不得不说,那个针头真粗,还好扎针的小姐姐针法娴熟,我没反应过来她就已经扎进去了。整个抽血的过程持续了五六分钟,我总共献了400cc的全血,中间也无任何不适。
拔针后我坐在座位上按压了针口五分钟,然后就领了献血证和一些小礼品下车了,下车的瞬间顿时觉得献血也没那么可怕。
大家或许经常会在新闻里听到关于血荒的消息,为啥会出现血荒?从表面上看无非是大家都不去献,等用血的时候都等着被献,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回去后查阅了不少资料,也问了不少人关于献血的看法。
他们中有的人认为献血有害身体健康,所以不献,比如我的那位同事。我觉得这需要加大献血常识的普及。
也有人认为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让人很难接受。虽然有关·部门曾解释用血时收取费用是因为血液处理和保管等过程有成本费,但这个环节不透明很容易让人产生疑虑。
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就不多说了,很多互相矛盾的方面确实也寒了不少复献者的心。
我觉得制·度透明、合理、公正,加大科普力度才是激发大家献血热情之道,当然这就要考验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了。只有解决这些问题,频繁的血荒问题才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