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你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的了解它。秘诀在于如何讲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想关联。通过关联,你可以将想法内化于心,每个人都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可以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我可以称为整体的学习方式,也就是尽可能的关联更多已有的经验和学识进来。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能掌握这种方法,会使得学习效率成十倍百倍的提高。当然这种开始时是会比较缓慢,一旦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和临界值,后续的学习效率将会至少以十倍或以上的速度提升。正如PPT达人秋叶所说:“中国大学生读书的特点就是上课随便听,考前疯狂记,然后半年忘光光。” 正是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系统和整体全面的学习模式,会让我们可以花费更少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在这之前,你还需要利用你现在的学习模式,慢慢的接受和学习整体学习的思维和模式。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但是你需要不停的去练习。
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文章了,那就是在我的观察学生的过程当中,学得好的同学总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性,而学习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当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反悟一下自己,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事,为什么学生就是不理解了,原来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是找关联性,将认同的观点和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融合且关联,并把它变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叙述出来给学生。如果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的,那么就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大部分没有理解的,那只能证明自己了解的还不够多,不够全面。不能多例子的举证,那么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多去寻找向关联性和知识的深层次的本质了。从这个时候起,我觉得更应该整体性的学习。同时也很困惑,是不是应该把这种好的学习思维和方式教授给学生。那个时候起,我对高效学习就更加感兴趣,并且去研究这个课题。
此篇文章是对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他人的学习案例研究的总结和概述,主旨不变,就是学习是碎片化的没错,但是我们需要把碎片化的东西集结起来,把知识和规律串联起来,这样才能够学得更好,懂得东西更多。这个方式很好的体现在现在的分科治学上面,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分门别类的学课,前人为了使后人更搞笑快速的学习和使用更多的东西,就把相关联的东西穿在一起,形成了学科。当然这是前人为我们分类并且建立的联系,对于你个人来说,在如何分类和建立关联上,你一定会有非常个性化的方法。
我的终旨是希望大家高效的学习,少点死记硬背。学完这门课题并不是结束。而是你应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来学习的开始。也许不是我所讲得每个方法都是有效的,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思维、理解、记忆和应用场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正如我上一段最后一句话所讲的,你一定会有自己的个性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