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笔记(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高中时,学习过一篇《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老师细致的分析,让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大学时法制史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台湾学者蒋勋对红楼梦文本前八十回解读——《细说红楼梦》的有声书,自此入红楼,不愿醒。故略记些读书笔记,做点儿摘抄,不枉一番热爱。此读书笔记皆是个人由文本读出的主观感受,欢迎与同有兴趣的书友们探讨。

第一回主要讲了四件事:本书的来历及作者写此书的缘由;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木石前盟;贾雨村(假语存)进京赶考;甄士隐(真事隐)一家的悲惨遭遇。

《红楼梦》来历的神话传说及别名

女娲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时,本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一块未用。此石通了性灵,向往人间繁华。巧遇一僧一道,便央求将其送往富贵场,温容乡受享几年。二人答应。为便于携带,将顽石变成了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可配可拿,此石即为书中多次提到的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顽石入红尘,历尽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将自己的经历都镌刻在了自己身上。适逢一位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路经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时,读了这石头亲身经历的故事,觉得上面所写未有指桑骂槐,针砭时弊之事,记载的均是父慈子孝,君仁臣良。书中主角均是异样的,或情或痴的女子,主旨言情,又非皆是淫词艳曲,故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得以流传后世。

因是顽石经历并镌刻于其自身,相当于此顽石的自传,故该书又名《石头记》。

因空空道人读此书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故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东鲁有个叫孔梅溪的看完又题为《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一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红楼梦》第十二回会出现,贾瑞即是无法抵制风月诱惑,遂死。风月宝鉴应该是警戒世人,不可肉欲过度吧。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第五回借警幻仙姑,以红楼曲子词的形式,揭示了本书十二个最重要女子的命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