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很多人不会用筷子,这事儿让我挺奇怪的,筷子虽然排不上四大发明也是典型的中国象征,中国人中有很多人不会用筷子实在匪夷所思,也可能是我的筷子用的还“不错”,没有被困扰。那么事实如何?这个事没有什么官方统计数据,只好去百度摸个大概数据,看到的几个数字还是挺让人“震惊”的,不会用筷子的人(包括姿势不对效果不好的)有说九成的有说八成的,有说三分之二的,而且在有人发出的“标准”筷子用法介绍的下面很多人都在感慨自己这么多年用筷子的方法都是在“爬着”走路。
“震惊”之后就是感慨,诚如李笑来老师所描述的,在学习的三个阶段(1. 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 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3. 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中,有太多的人连第一阶段都没有“毕业”就去第二个阶段跌跌撞撞的前行,并且很难达到第三个阶段。
就用筷子的方法本身大概有以下两种介绍:
1、一张示意图,一些文字,教你会用筷子,如下:
2、一系列的步骤介绍以及每个步骤的要点,辅以姿势图片和动图演示(这还是个歪果仁做的介绍)
http://www.wikihow.com/Eat-with-Chopsticks
两种方法体现的的不同的思路,就指导性而言,我觉得第二种应该更容易教会,这是方法论的差别。
从用筷子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仍然有人一辈子都没有掌握,而且还对别人的“指点”非常不满。我看到一个介绍筷子“标准”使用方法的帖子下面大多数评论都是调侃和挖苦,包括“用筷子还需要标准?”、“标准了之后吃饭更香么”、“凭什么你就是标准”、“我就是不标准,也吃饭活这么大了”……
另外方法论的不同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方法对学习的速度和感官难易程度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学会了在低层次凑合,更可怕的是不但自己凑合还要抨击那些不断求知和上进的人。因为他们感觉大家都在一个低层次,那么就是“幸福”的,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有人用所谓的知识来说明自己的方法是错的,自己的想法是错的,那么情绪就战胜理性,跳出来大放厥词了,就这样,一些人亲手为自己的认知发展筑起“天花板”,并妄图让所有人都呆在这个“天花板”之下,读书无用论就是这么出场的。
突破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在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中其实仍容易被超越或者“尾随”,只有达到了第三阶段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这需要大量的实践以及和同一层次的人的思想碰撞,当然这也是认知成长的乐趣之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