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成长工具和一个重要认知,我可以预见,它们对我今年的成长会非常非常有帮助,希望对你们也是吖~
01 卡点清单
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卡点”这个词,不过不要误会,这里说的卡点,不是短视频那个卡点,而是卡住你,限制你成长,让你陷入瓶颈期的那个“卡点”。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感觉,觉得无非就是我们常说的困难或者问题嘛,遇到某个卡点,就是遇到了某个困难,某个问题,解决它,就是突破了这个卡点,这好像听起来没啥特别的。
那几天,我刚好处在一个小小的瓶颈期,也就是所谓的【卡点】,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做自媒体如影随形的焦虑感吧,每个号主每个阶段都会有,挺一挺就过去了。
直到我前几天在一篇文章看到【卡点清单】四个字,一瞬间突然被点醒了一下。
我为什么不列一个自己做自媒体或者写作过程的【卡点清单】呢?
就像我以前经常列给自己的各类清单一样,什么写作自查清单,选题清单,复盘清单等等。
列出经常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记录下自己曾经尝试过并且证明确实有效的解决方式。
当我下次在遇到类似的卡点,就跳过情绪焦虑这一步,直接利用清单查阅对应的解决方式,省去情绪内耗,直接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着眼当下能做的事情,不是更高效吗?
于是,说到做到,灵感来了,我一下子列出了十几条卡点清单。这么一看,经常绊住我的卡点还真不少啊,怪不得我成长的这么慢。
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尝试列一个自己的卡点清单,不管是做自媒体,还是日常学习,工作,这个工具非常实用!
02 别过倍速的生活
我以前有个毛病,急性子可能都这样,就是看什么都愿意开倍速,美其名曰节省时间。
看综艺开倍速,直接跳到最有意思的部分开始看,学习课程不看直播,非要攒着看回放,然后开倍速,一下听好几节。
更别说为了获取一些写作素材而看的短视频或者播客之类的节目,为了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直接拉到2倍速。
以前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那些听直播的人可节省太多时间了。
后来,我慢慢发现了弊端。
经常开倍速的人,慢慢会变得急躁,没有耐心了,失去耐心的人就会变得急功近利,长此以往,就不用说了。
这是倍速的第一大害处,长期蚕食你的耐性,逐渐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第二个害处,倍速学到的知识,往往来不及完全消化,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以前报过年度阅读课,每次直播刚好赶上哄宝宝睡觉的时间,所以每次我只能听回放,而听回放的时间不是在晚上十点后就是早上通勤路上,通常我会开1.5倍速去听,有的地方老师讲得比较深的,我会反复听几遍。
几十节课下来,我觉得我跟那些听直播的人没啥大区别,你说我倍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内容,我不觉得啊,我觉得我都听懂了。
后来有一天,写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老师在课上说过的一个例子,却发现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甚至去找我都忘了是在讲哪一本书的时候提到的了,因为我总是攒着好几节一起倍速听,经常会混乱。
那个当下,我才意识到,我以为的消化,其实根本就没有完全消化。
倍速开着确实爽,但是真正留下的能有多少呢?后来我又用正常速度重新听课程,我居然听出了平时倍速没有听出的感悟。
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
倍速的课程你会听懂,但未必你的大脑能跟上倍速的节奏去发散,去消化,去链接你以往的知识结构。
我们学知识目的是用,而不仅仅是听懂,开着倍速一听一过,感觉挺充实,一会儿就学完了好几节课,但无形中让我们失去了即时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与老师实时互动,一起交流的机会。
你以为开倍速赚了,最后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