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读清朝历史,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专制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熟知的清宫影视剧长盛不衰,加上浩如烟海的清史资料,足以让我们看个够。因为距离今天比较近,我们更愿意关注它、了解它、谈论它。
但是,看似熟悉的清朝历史,又存在着那么多的不解之谜,例如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继位、雍正暴毙、乾隆身世、光绪驾崩等等,对于这些谜案众说纷纭,真相到底是什么?所以有时又觉得它很陌生。
有位西方历史学家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思想史。”那么清朝这部思想史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只有透过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去研究其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才能了解真正的历史。
清朝历经268年,十三朝十二帝,入关前的两帝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入关后的十帝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大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由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1644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从沈阳迁都北京,其后大清统治中国近300年。
这300年间,统治者开疆拓土,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据记载,清朝鼎盛时期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这300年间,更是出现了“康乾”盛世,他们的功绩也是不能抹杀的。
清圣祖﹣﹣康熙(1654~1722),顺治帝福临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薄赋轻税,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启了大清盛世。
清世宗﹣-﹣雍正(1678~1735),康熙的第四子,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但亦工于心计,设立军机处。平定青海,安定西藏,对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清高宗﹣﹣乾隆(1711~1799),雍正的第四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为康乾盛世的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300年间,也发生了一系列改朝换代的血腥战争、尔虞我诈的宫廷竞争、强制的思想文化的钳制、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开明人士的救亡图存、异域文化的西学东渐、维新人士的改良尝试等等。清朝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却也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专制帝制统治的最后终结。
在这个特定时代中的十二位皇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当然,正如人们所说的: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清朝的认知自从清朝建立以来就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誉之者认为它是千古盛世,毁之者认为它是千古罪过,到底哪个是历史的真相?恐怕两者都有可以商榷之处。
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抓紧读书,大致了解一下一个帝国由兴而衰、由盛而亡的背后故事,曾经的努尔哈赤如何崛起于东北,从跃马中原到驰骋天下,从统一全国到丧权辱国、直到宣统帝退位出宫,近距离地看清楚清朝的各种风云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