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优越感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觉得自己某些能力比别人好,拥有别人没有的或者某个家庭成员是自己的骄傲等等,这些都是它的表现。几乎都是跟自身密切相关的,包括一些平时不容易发觉的地方,影响力之大难以想象。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粉丝喜欢某个明星,虽然几乎见不到真人也很难像偶像一样优秀,但却并不妨碍别家明星粉丝踩他们偶像时,仿佛自己被侮辱一般的愤怒。实际上粉丝把自己对优越感的需求寄托到偶像身上,为了维护这种感觉不断寻找依据在心里强化并且诉诸语言行为,喜欢跟其他明星比较pk来确认优势地位,只能听得进夸夸不能接受负面评价。
学术界的优越感也很普遍,认为自己所学知识、见解是过人的,有些名师的学生更会因老师的地位而自觉高人一等。知识分子间互相轻视从古至今都存在,甚至在公开场合非议对方,有些文学家自己出书还不忘在作品里明枪暗箭地踩一脚别的文学家。
还有的人喜欢一些物品或者某种兴趣爱好,便排斥贬低那些不在欣赏范围之内的同类事物,并且以此证明自己的审美能力,也是一种自我标榜。每个人的经历积累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喜好,其实这些偏好大部分都是各花入各眼本无高低贵贱之别,为了确立自己的优越性才把它捧到至高无上处。
严格来说,对道德领域之外的精神洁癖也是优越感促成的。单纯对自己有高要求并不属于这类,而拿这套标准来批评他人不符合的地方,实质上是对精神的自恋。无法接纳异己的存在,外界找不到认同就焦虑反感,同时又是不自信的。
比较分析本来只是一种无关善恶的方法论,把它用来确立自我优越感或者执着于它才是病态的。通过比较产生的优越感或自卑感都很脆弱,大部分人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哪天突然发现比自己高的或低的人就瞬间打破之前建立的感受。不是别人low了你就高级了,反之亦不然。
建立合理健康又适用于自己的价值标准非常迫切,否则一定会迷失在各种外界跟他人的价值观中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自我欣赏也需要适度,陶醉在其中眼里不再有别人也就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