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写作的艺术,比写作艺术的本身或写作技巧的艺术更广泛。
他告诫希望成为作家的初学者,第一步不要过分关心写作的技巧,不要在这种肤浅的问题上空费工夫,应表露自己的灵魂深处,以冀创造一个为作家基础的真正的文学性格。
他说,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这个绝对是!但如何让一个初学写作者写出自己的灵魂?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呢?
各人有各人写作风格。比如纸媒的,包利民。
包利民的文,可以用两个字诠释,唯美。题目诗意,故事文笔优美。
而马亚伟,更受副刊作者喜欢。她的文字,温暖有温度。文章喜欢从小见大,接地气。她的生活随笔,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告诉你一个生活或人生的小道理,让人感慨颇多。她的文章故事,多是贴合现实生活,娓娓道来,读来亲切自然。
而钱国宏的文章,两个字可概括:实际。
他的文为了发表而写,针对性,实际操作性很强。他的标题,特点是语句的概括总结和引用。对于副刊发表来说,这是最大的吸晴点。
每个成功发表的作者,其实说到底,都是以上三种写作模式。
但建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就是一名成功作者了吗?
错!
首先说,写作风格建立不是与生俱来。拿如今副刊这些成名的作者来说,几乎全是出自杂志培训班。我本人在写副刊前就已经签约起点,写副刊,照样是去缴费学习的。
如果我们有林语堂,包利民的名气,当然可以想写什么写什么,就写自己擅长喜欢的文体。反正有人要。名气在那!
而做为一个新手,一个喜欢读书,却只会写写自己身边真实经历的新手呢?你的文笔再好,情感再真,多么打动人心,投出去会有人要么?
如果大家不信,可以把自媒体的爆文投去杂志试试,有杂志副刊会要么?
你会说,自媒体和纸媒怎么会一样?!两种不同文体。
那么,我写的自媒体稿怎么投副刊就发表了?《嗨,故乡,我在的城市下雨了》,是我写在简书的文章,如今发表在三江都市报。
因为无论自媒体还是纸媒,素材都是一个,写法上也是相通,只是角度不同,行文方式不同。而散文,随感文,乡土,小小说……纸媒和自媒体文体是完全一样的。
有些文体,只是行文方式稍有不同。一般纸媒需要故事体表达,用故事诠释主题,给读者某种启示;而自媒体偏议论,突出自己观点。而与众不同,吸晴的题目和特别的观点,才出爆文。
你还说写作不需要技巧吗?
再举个例子。全国纸媒近七千家,都是副刊,但版面所需不尽相同。
很多都收随感,但有的日报编缉喜欢散文随笔,显得高大上; 而晚报编缉喜欢亲情,生活随笔,接地气,贴近生活。
如果不研究这些技巧,盲目去投稿,能发表几篇呢?
如果你说,我写作就为了爱好,为给自己留一些文字纪念。那我无话可说!
而杂志,技巧就更多了。拿《思维与智慧》举例。《思维与智慧》杂志共有四大版块,分为,思,智,情,趣。
而思和智,版块都收录随感文章,收录的感悟文偏重的重点,却不相同。一个收录严谨有深度的人生感悟,一个收录生活随笔感悟。如果不了解各大版块需求,不了解字数要求,板块分类,贸然投稿,你觉得编辑会收录吗?
还有,自媒体写作有伪原创软件,纸媒也有自己的投稿软件。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些技巧不学习如何获得?百度上也没有啊!
林语堂所指的不要太关注技巧写作,就象是巜中国好声音》里选歌手。歌曲可以不是自己的,但你要唱出自己的味道!
写作,对于当今纸媒市场,对于新手来说,技巧还是要学一点的。在简书,散文栏目,乡土栏目,小小说栏目,观影栏目,美食栏目,读书栏目……好多栏目里,好文笔真的好多。
写简书,很多人是因为简书的便易,我就非常喜欢,当成了日记本,来了灵感,随时随地可以创作。有时间再修改投出去,既可以在简书发表,又可以发表纸媒,一举两得。
但很多人却不懂这个技巧,白白浪费了大好文采。
你若说,那我也买个软件自己投就是了。
但我要告诉你,你的文笔好,故事感人,并不是发表变现的要素。符合纸媒写作方法才可以发表。
这个方法,又是技巧了。
所以,不是名人说的话,都适用于每一个写作者。尤其是刚接触到写作的新手。懂得一点投稿知识,学一点写作技巧还是很有必要。
PS,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叫落雪尘,你们也可以叫我沈老师。这周末,我将分享纸媒投搞的方法和技巧。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简书文已符合纸媒需求,想了解投稿知识,那么,关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