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天气不是一般的冷,每天早晨起来,自来水管都冻住了。所以我们大年初二就赶回来了。这边一连下了好几天雨。今天趁着天气好,我们到黎里古镇逛了一圈。
江南的这些古镇,周庄古镇,同里古镇,查济古镇,乌镇,南浔古镇,甪直古镇,千灯古镇等等,我基本都逛过几次了。
大部分古镇都要收门票,今天去的这个黎里古镇是免费的。跟其他古镇相比,有一些名不见经传,我也是头一回来。
这里我就简单写写,最近我们逛过的几个古镇。
01
黎里古镇
黎里古镇,跟其他古镇一样,抬头就是小桥流水人家,马上映入眼帘。弯弯的小河上,一只又一只的船缓缓驶来。
冬天里,想看到盛开的鲜花,还真不容易。
河两边照例是一些卖手办,特色美食之类的店铺。还有一些临时搭建的小摊点,售卖各式各样复古的手工品。
我今天居然看到了现场做糖人,这份手艺都快失传了,颇具地方特色。
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子里,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三三两两的花盆点缀着墙面。还有小巷门口,三五个老人坐在那里晒太阳,连人家小店门口的猫咪都是懒洋洋的。
我想若是在淡季,人少的时候,没事就在这样的小巷子里闲逛,应该别有一番意境。
只是每逢节假日,走到哪里,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就像逛菜市场。
满屏的风景都被高低错落的人影挡着,多少冲淡了一些水乡的韵味。
老板说是纯手工打磨的。
这一抹红色为新年,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氛围。
02
查济古镇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们去皖南川藏线玩了几天,顺便拜访了这个明清风格的古镇。
安徽这边最大的特色就是,最淳朴的大自然景色都像一幅流动的徽州水墨。
记得有一天傍晚的时候,夜色四合。我们穿梭在乡村小路见,远处山岚叠翠,暮色四起。到处都是烟雨蒙蒙,自己好像置身于仙境中一样。
这个查济古镇面积不算大,到那边的时候都下午三四点了。一条蜿蜒的小溪将古村一分为二,溪水清澈见底。
小溪的两边是稀稀落落的店铺,多半是卖地方特色的小零食。
云淡风轻。
最显眼的莫过于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群,依山就势,白墙黛瓦,凌空欲飞的屋檐,青石板路。这些特色建筑一看就好有年代感,活脱脱的明清画册。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是,我看到那个水帘洞下的石板上,不时有人去洗衣服,洗菜。溪水依然能一眼看到底。
果然是这样,流水不腐,何况是山上流下来的清泉呢。
我们在古镇里住了一晚。半夜巷子里传来狗叫声,一大早就听见公鸡的打鸣声。
推开窗户,浓浓的皖南风格小院随处可见。从忙忙碌碌的大城市切换到怡然自得的小院生活,别有一番趣味。
满村都是高大的板栗树,伸出手都能摘到板栗。只是上面刺太多,不敢下手去摘。
03
乌镇
算起来,这是第二次去乌镇了。上一次还是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单位组织的团建。十几年过去了,水乡的风采变化很大。
和周庄,同里一样,这里也有很多游人坐船,穿梭于河道之间。这里的河面更宽广,河水也比较清澈。
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比较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
刚好走到一个拐弯的地方,买了几袋鱼食,带孩子一起喂锦鲤。这些鱼胃口好极了,一只只肥硕无比,彪悍级了。
比较有特色的是蓝印花布,据说这是由十一一种植物汁液组成的染料。
上一次来乌镇的时候,我还特意买了一顶蓝印花布的帽子。没想到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些特色商品还在。
满墙的爬藤植物,给墙壁增添了不少活力。
好像是叫做乌米饭,五块钱一份,看着着实分量少,好在味道还不错。
很有特色的彩灯店。
总体来说,乌镇还是值得一游的。
就是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身着cosplay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爱美的小姑娘,清一色的古装,身边再跟着一个摄像师,鞍前马后地服务。
我很想在河边找个地方歇脚,可每次还没坐稳,就发觉有人在拍照。不论坐到哪儿都挡住了别人拍照,好不懊恼。这一点颇让我不爽,难道这些人逛乌镇,就是为了拍古装照?
04
当我刚走出校门的时候,每个礼拜最盼望的就是周末。可以约上两三个朋友,到处打卡穷游。
而今,我再也没有年轻时的那种热情。这些大大小小的古镇,我都逛过好几遍了。慢慢地,觉得逛来逛去都一个样。
在我眼里,原汁原味的景色更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些本身就是一幅画卷。
可是很多古镇为了盈利,过度地商业化开发之后,人潮汹涌,反而让它们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其次,逛同一个地方,人多和人少的时候去逛,绝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以后出门旅游,最好避开节假日高峰期。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青石板上,悠哉乐哉地四处溜达。目光所及之处,无一不述说着历史的厚重。远离城市的喧嚣,让时光停留在幽静的古镇里。脑海里想到这幅画面,我就嘴角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