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是中国人饭桌上最常见的一道家常菜,没想到,因为招商银行的一个广告小视频,让它炒出了国门,炒出了天际,炒出了新高度。
中国留学生伊恩,刚到美国8天,初来乍到,想请新朋友吃一顿具有中国特色的料理。
于是,他做了一桌子的中国菜。可是在做番茄炒蛋的时侯,想不起来妈妈做时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了。他不加思索的就发微信问妈妈。
熟睡中的妈妈被微信声音惊醒。她拿起手机一看,是儿子想做她最拿手的番茄炒蛋,却不会做,来向她求救了。
妈妈心里一阵温暖,马上起身用语音告知儿子。身旁的老伴听到后,也迫不及待的坐起来和她抢着教儿子怎么做。两个人争着说,儿子听不清楚。老两口索性起床,到厨房亲自做,示范给儿子看。只见一个边做菜边讲解,一个录视频,不一会儿,一盘色泽鲜艳的番茄炒蛋就热腾腾的出炉了。
儿子一看大喜,跟着视频很快学会了。
朋友们来到后,对着一桌子丰盛的中国菜赞不绝口,特别是那盘酸酸甜甜的番茄炒蛋,嬴来了众人的交口称赞。
大家边吃边聊,有人说起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是整整12个小时。刚出国对时差还缺乏概念的伊恩这才猛然意识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是在凌晨四点钟给他录视频,做示范。伊恩心里一阵内疚,赶紧打开微信向妈妈汇报情况,不想又收到了妈妈的秒回:好。外加一个大大的笑脸。
原来,父母做完菜后没去休息,竟一直在等他的回信。伊恩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激荡着阵阵暖意:世界再大,可在父母眼里,只有他的世界最大!
是啊,纵然千山万水远隔重洋,纵然你渐渐长大远走异乡,只要你一声呼唤,父母就会出现在你的身旁。哪怕已是两鬓苍苍白发弯腰,什么都抵不住他们对儿的深深牵念。
有一阵子,孩子吃腻了茶叶蛋,要吃姥姥给做的那种啤酒蛋。我就打电话问母亲怎么做。
刚接听电话的母亲,声音很闲淡,大概正一个人百无聊赖的闲坐着。可一听到我是向她请教厨艺,马上精神百倍,声音都提高了几个分贝,似乎精气神一下子聚拢了。她在电话里仔细的把做法说了一遍,仍不放心,非叫我立即去厨房操作,她好远程指导。
我乖乖地走到厨房把火打开,把鸡蛋放在锅里煮。一步步按着母亲的指示操作,一丝不苟的把啤酒蛋做好了。关火后,我尝了下,然后对着电话那端的母亲说:做好了,味道和你做的一模一样,等你外孙回来,一定吃的可欢啦!
电话那端的母亲别提多开心了,好象在亲眼看着宝贝外孙在大口大口的吃她亲手做的啤酒蛋似的。
对于渐渐老去的父母来说,儿女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是他们最大的牵绊。远行在外的孩子更是令他们牵肠挂肚。而对自已日渐老去的无力感也时时在折磨着他们。老了,不中用了,会慢慢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消蚀着他们的意志,消蚀着他们的信心。
而孩子们的一个请教,一个需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厨技,都能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感,让他们感觉到被人需要,让他们重新焕发对生活的热情。
龙应台在《目送》中记录她父亲最后几年的时光时写到,80岁的父亲还热爱开车,每天开车出去,买菜,看朋友,帮儿子跑腿,到邮局领个包裹。每天不亦乐乎,象个快乐的孩子一样精力充沛。
可毕竟80高龄了,儿女们都对此不放心。终于在连着出了两次剐擦后,龙应台出面找父亲把车钥匙要走了,不让父亲再开车。
然而,从此以后,父亲迅速衰老,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料。后来兄妹们在一起回忆起才发现,父亲的急遽退化,是从不让他开车之后开始的。
希望自己被需要,对身边的人有存在的价值,是老人们的一个普遍心理。一旦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而孩子们也出于孝心,什么都不让他们做了,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和死期临头也差不多了。
为了一盘番茄炒蛋,而在深夜把熟睡中的父母叫醒,不等于就是孩子不孝的表现。对于父母来说,多睡两个钟头,远比不上这种被叫醒被需要的感觉来得幸福。
尤其是在面授着番茄炒蛋的同时,还能知道远隔重洋的儿子,在自己做饭款待朋友,还认识了一些新朋友,过得很热闹很开心,这些事情所带给他们的踏实的慰籍感,真是比什么都来得重要,来得开心!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而那盘越洋的番茄炒蛋,正是把你越走越远的背影和父母又连在一起的那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