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本打算休息,然后一早跑去新区看木工房,只想说:“哇!太喜欢!好有动力要搞一个,哈哈!”
中午杀去平江路见研究生同学,大家边吃边聊心理学的事儿,感觉每天都在艺术圈和心理学圈切换频道。
同学上海赶来,她做了十几年的儿童心理,我做青少年心理,一个是前期,一个是后期她说看我的文章会知道现在遇见的一些事情将来可能会是哪些表现,我也和她说,感觉最值得做的就是孕期心理了。
心理学的门槛,不得不说的层次
今天说这个,没别的意思,也是身边心理学圈子朋友聊天时候说起的,做心理咨询或者换句话说,对心理健康有想法的人,首先得有物质基础。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咨询费按小时算,也许你认为花几百元买个东西值得,可花钱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聊天”上,觉得贵!那就没法很好的投入进来。
做咨询时候,可能你会想着时间快到了,也可能你心疼钱,希望一下子解决你心中的很多疑问,那么,一开始,这个咨询就变得不那么“真实”了。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只是大家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有重视吧,觉得没什么,我很好,只想说,看看武志红那本《身体知道答案》吧,很多疾病源自心理问题,中医也会讲你哪里疼是因为那里气血不通畅,气血淤堵也并非不运动那么一个原因。
其次,精神层次不高的人,听不懂你在讲什么。其实心理学并非那么深奥,但也绝不简单。只是有些人对于一些理念和理论理解不了,所以会觉得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或者感受不深,但经历过一些之后,他们会突然明白有些话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个精神层次的门槛实则更高一些。
未来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在当下做的更好
好多家长在教育上面会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没有“长远规划”。为什么这么说呢?举几个例子吧:
1.上各种兴趣班
这个太普遍了,有的孩子课排的满满的,当然我女儿也有不少课,可至少都是她喜欢的,她在里面可以找到乐趣。她最近和我提出了不愿意学芭蕾舞了,我告诉她可以考虑放弃。当初学芭蕾是想锻炼身体,多个运动,现在她找到了喜欢的运动项目——攀岩,所以我觉得她喜欢就好,她有她的选择权。
其实不管你们是否愿意接受,有很多兴趣班早晚是要放弃的,因为能坚持一个就不容易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里面。
最初报各类兴趣班,是想让孩子尝试,找到喜欢的,选择并坚持下来,其实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选择需要时间,进入状态需要时间,找合适的老师更需要时间。
所以长远来看,兴趣班只是为了做出一个选择,让孩子选择。大人们掌握经济大权,所以往往会按自己的喜好来投资,其实这个只能说,尊重一下孩子吧,毕竟是他们学,他们坚持,否则全家痛苦。最终放弃,那何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浪费了亲子关系,太不值得了。
2.不重视1-3年级的习惯
今年来咨询的好些孩子,成绩到3.4年级开始滑坡了,家长们就着急了,问一问,之前觉得小学嘛,没什么的,反正也没什么作业,做完作业看看书就好了,到了三四年级才知道,该养的习惯没有养成,该看的书也没好好看,然后开始焦虑。
我一直觉得一年级开学特别重要:孩子社交、自主学习、预习听课复习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后面的基础,其实除了学习,更是将来孩子将来做事的基础。
懒惰的孩子,读书不会太动脑子,将来生活工作中也是一样;听课效率低的孩子,将来工作了,开会时候也未必听得清楚讲了什么;学习磨叽的孩子,未必将来做事情就勤快,其实都是一样一样的嘛。
先这么多,明儿接着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