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惊羡李杜诗篇,韩苏文章;感叹孔孟先贤的哲学高度。书中文字如广阔宇宙,东南西北,古往今来,无限的深久悠远。一个人的足迹再远,终有际涯,视野之宽窄,皆因井口之大小。因此,文字是一个人心灵高度的体现,是思想者与思想者的交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提升文笔,就必须要沉下心去探索无穷的大世界。下面就通过如何培养文笔来给大家梳理一个学习的简单方式。
一.学习方法
1. 情景再现
在写文章时,当需要有一个完美的过渡时,可以采用“现实场景+感官+回忆”,即用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视角作为现实与过去的过渡链接,插入一些情节,感受,让全文节奏慢下来,由眼前场景通过镜头拉长,可达到让读者细细品味的目的。
2. 以景(意)代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初中,我们就已经知道景物的作用具有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等。因此,在叙述完一系列的事件后,可用选用意像来渲染作者的情感,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呢?给大家看一个片段。
“辉煌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沉默的,静穆的,褴褛的一群。”
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句话选用两个意像“太阳”和“一群(人物)”,用动词串联起两个静态画面,使得文章结尾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所以,我们明白在文章结尾处可以选用意像来抒发作者情感,并且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效果凸显画面感。
3. 善于运用跳笔
将两个不相干的镜头联系在一起,不用刻意解释它的含义,镜头,节奏加快,易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这是电影惯用手法,而放在写作中,这叫跳笔。这种手法在新闻报道尤其是通讯类题材很常见。这要求我们需要使用大量频繁片段,长短句结合,几乎不用过渡词,使得文章节奏轻快,阅读一气呵成。
4. 坚持长期训练
知名作家徐则臣说过:“训练是一定要有的,哪怕是天才也要训练。”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训练的次数越多,坚持的越久,那么你的能力提升的就越快。阅读本身并不是积累,很多人追求书本数目,实则不然,想要提高文笔,最重要的一定就是明白作者的思路,做到和作者对话,那才是真正的境界。《鲁滨逊漂流记》相信大家都读过,但是问起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很多人只能简单概述主人公在荒岛求生。但要问起一些具体细节,恐怕早已忘掉。因此,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不仅要学会它的技巧与思想,其精彩情节也要了然于心,尝试将它复述下来,久而久之,会有更多的惊喜。
二.推荐书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模仿与积累素材是另一重要方法。下面就是几本推荐书籍。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百年孤独
这部巨作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有人称赞这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其语言风格表达含蓄,语言细腻。建议尝试读一读。
一页纸创意思考术
“不用怀疑,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画图解决!
研究显示,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只能记住10%。透过文字,是20%。经由图像,则可以记住80%。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着用图解决面前的难题?画图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只要会画圆圈和直线,你就能在三分钟内把任何事情想清楚、画明白。”
好文笔配上好的立意就是好文章。想让立意深刻,就需要博览群书,收集准备,模仿刻画,思考归类,精雕细琢。
当然,提升文笔这个过程是可能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不用着急,慢慢来,慢慢提升。汤显祖《序丘毛伯稿》说得好:“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用心去体会世界万物的变化,很快就会发现世间的美,用笔记录下来,享受文字触及白纸的颤动,文笔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