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有意熏陶下,儿子终于养成了睡前读书的习惯,我心中颇有点沾沾自喜。
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读过了不少书,从最初的各类童话书到杨红缨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再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少年儿童版。一次给儿子整理床铺时,看到他的床头竟然放着《论语》和《千字文》。我惊讶于儿子读书进度之神速,又开始担心他能否读得懂,毕竟他才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一个星期天给儿子检查语文试卷,发现有道题空着,问题是“学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后,如果你是海伦·凯勒,你将如何度过这三天?”我问儿子这道题为什么没做。儿子回答的很干脆:“我不会做。”不会做?我真怀疑儿子是怎么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或是不求甚解?
这样读书怎么行?还想读《论语》《千字文》呢,白话文弄明白没有?我立即采取行动,收起“子曰诗云”,藏匿他打算看的《水浒传》。要求他读书要思考,要深入理解,要读明白,要举一反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总之,要精读。儿子很委屈的样子,但在我的淫威之下又不得不服从。
到学校开家长会,我专门找到儿子的语文老师,说儿子读《论语》的事。语文老师说她们课本上出现了《论语》中的名句,孩子大概感兴趣,正好你家有这本书,他就找来看了。我又说起儿子看过的书不会做试卷上与之有关的题,很是无奈。这次老师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问我:“桃花,荷花,菊花和梅花都是什么时候开放?”“它们依次开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啊?”我一时不明白老师问我这个问题什么意思,但还是老实回答了。老师笑笑,正如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一样,你儿子也有一个适合他开放收获的季节。你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老师说的道理其实我明白,但事情一旦牵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怎么也明白不了。经过老师指点迷津,回家后我就把藏匿的书拿出来放在显眼的地方,打算不再武断干涉儿子读书。
没想到,儿子竟然得寸进尺,反过来指导起我来,经常会说:“妈妈你该读读某某书。”
听了儿子的话,我心里又愧又喜:难道是儿子这朵花已经悄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