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论大企业,还是创业公司,归根结底是学习力的竞争。谁学的快,谁学的深,谁学的好,谁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新农人而言,要想把创业做得有模有样,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懂得如何学习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能力建设。
1.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谈论“学习力建设”,首先要懂得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聪明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智慧则是一种境界的体现。
聪明一般指的是浅层次的人生效率和利益最大化,所谓的“会算计”; 智慧追求的是深层次的人生价值和质量最优化,所谓的“大自在”。
聪明的人更多在意的是“多”、“得”;智慧的人更加强调的是“少”、“舍”。
聪明的人喜欢比较,在乎自己的高度,渴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智慧的人热爱思考,注重别人的角度,追求人生价值上的圆满。
有意思的是,聪明的人很容易招人讨厌,而智慧的人则让人觉得金光闪闪。这也是为什么骗子喜欢扮作“崇佛修禅的高人”样子,喜欢给你讲人生的大道理,骗也骗得你心甘情愿。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追求的“智慧”,依然是外化的“聪明”、拼贴的“大法”、速成的“灵药”,多是给自己灌的心灵鸡汤,或是给别人听的“迷魂药剂”。
一句话 —— 要警惕聪明,别迷信智慧。
2.
>>学习的动机和目标<<
讲学习,必先端正学习动机和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动机或学习目标很不端正或者偏狭。动机复杂、目标模糊是大部分人学习的心理常态,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学了好多年,能力不见长进,困惑不见消解,最后都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曾经的学霸或自我沉沦,原来的学渣或一飞冲天,每一代都有这样的故事重复上演。
这些故事渐渐成为绝大部分中庸者不好好学习最大的心理暗示:一方面觉得学的多、学得苦没用,“读书无用论”一直大有市场;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在以“智者模式”混社会。真的是在“混”——混职场、混圈子、混创业、混社群,混一切能混的地方,找一切能混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就是:许多人的人生陷入一个怪圈:欺人——自欺——被人欺。
总而言之,讲学习力建设,如果不破除脑子里这些混沌世故的思想,不清扫干净思想里的多重欲望动机,那么肯定是学不好,学不成的。
一句话 —— 诚实且认真的人,才配得上方法论。
3.
>如何把学习力转化成创新能力<
要学以致用,想把学习力转化成创新能力,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件很苦的差事,特别是专业层面的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霸王硬上弓,使出蛮劲投入进去,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培养出兴趣来。必须热爱你所学的,专注你所做的,你才能在学习方面玩出花样来,会玩花样了,你离创新就不远了。可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人的学习兴趣只能坚持一小段时间,很容易浅尝辄止,并给自己的“移情别恋”找了若干个理由。
总而言之,如果不会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不愿进入学习的“深水区”探究专业的真谛和奥秘,那么别说创新,你可能连“抄”都不会“抄”。
这是个杜绝平庸个时代,追求极致的时代,你都是“略懂略懂”,那还不如不懂。
这里分享一个有关“学习兴趣”的个人案例。我很害怕“今日头条”这个新闻APP,甚至刻意卸载,不敢看,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今日头条”的兴趣推送太可怕了,我喜欢看的历史八卦、军事资料、明星娱乐.....天天推送,而且你点看的越多,它推送的越精准,条条都合你胃口,看的你畅意淋漓,看的你愈罢不能,最后发现大好时光都被这种所谓的“兴趣”给浪费了。
讲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学习,一定不要被所谓的“浅兴趣”牵着鼻子走,万不可被天然(本性)的欲望所左右。一旦如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表面上你天天在汲取信息(知识),其实都是垃圾,都是心魔,你终会被自己的“兴趣”毁掉的。
说句偏激点的话,这种社交层面的浅兴趣(如八卦、如娱乐等)或浅围观(如晒娃、晒恩爱、晒自己、晒生活条件、晒圣母心等),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很容易让你“丧志”的。
别人过得好不好,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自己过得好不好,一定要晒出来么?要让人生清净点、有质量感些,一定要杜绝攀比心、嫉妒心、虚荣心这三大心魔。
其次,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学习过程中坚持三个追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就不那样呢?我要做会怎么样呢?
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探究、逆向思考、实验实践,你才可能将纸面功夫转化为实操能力,才能想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才能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要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应坚持三个跨界性的学习锻炼:
1.专业跨界。搞产品的懂点市场,搞市场的懂点技术,搞管理的懂点设计,搞设计的懂点商业等,唯有知识体系复合化,才更有竞争力。
2.行业跨界。搞农业的懂点工业,搞旅游的懂点教育,搞教育的懂点创意等。打破行业的认知壁垒你才能精进。
3.能力跨界。搞艺术的练练拳,搞管理学学厨艺,搞互联网的学做木匠等等,唯有打破能力的边界,由外行转入内行,你才有可能跃入创新的另一重境界。
最后,要把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还必须加强实操训练。
许多人的学习都是为学而学——学在纸面上、存在笔记里、挂在口头上,最后当然是原封不动地装进棺材里。
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因为输出也是一种思考转化能力训练和表达功力精进的办法。而且这些输出内容稍加整理,就会固化成文章、书籍出版,也算是强迫自己进步的一种方法。
另外,试想一下,若你连自己脑子里的干货都倒不出来,全都黏黏糊糊地粘在脑子里,又怎么证明你有呢?又有什么价值呢?难道要大家剖开脑袋看么?
我听过太多的人给我讲“段老师,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说不出来”。说不出来那自然就没价值了嘛。
所以一定要强迫自己输出,无论是笔记,还是PPT;无论是给公司起草一份“万言建议书”,还是分享学到的心得经验,亲手制订、优化一些工作制度、流程管理、问题清单等。
另外要是还有点闲心,就多做点闲事。我私下为好多公益组织、亲朋好友做了不少设计、策划方面的事情,为什么呢?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实操训练。
你不努力、认真、细心地做些小事,那就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做成大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rowing_tribe
耕新社是国内新锐的 “互联网+农业”新知社群,由跨界物流、电商、农业、文化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段战江老师发起创立,倡导“让知识更有肥力,让农业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