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小王子》就被书名吸引,好萌的名字,再看看书中的插画,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刚买这本书时,被表妹看到,她略带吃惊的看着我说:姐,你都多大了,还看小孩子看的书?我扑哧笑了,说,我就是长不大的孩子。其实不然,莫被名字欺骗了哦,法国作家莫洛亚曾评价《小王子》说,是这是给成人看的通话,在它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若不信,不妨仔细品读这本书,相信一定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天的分享中,和大家聊聊让我颇有感触的地方。
1.作者从小喜欢画画,他用彩色铅笔画了他的处女座给大人们看,大人们也没看懂画的什么,建议他放弃绘画,觉得还不如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等有用的知识上,就这样,在六岁那年,他放弃了自己的画家生涯,所以,后来,他只好选择别的职业。
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挺触动我的,我觉得与其说是生涯,不如说是梦想。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代过来的,童年中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梦想,有些梦想看起来很不实际,大人们常称它为“白日梦”,他们觉得那是无用的东西,学习好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才是正确的选择,想想自己曾经也被嘲笑过,举两个例子:
(1)小学三年级那年,我对写作非常感兴趣,喜欢看作文书,但只能借同学的看,因为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不支持我买书,对我说:不要看这些没用的书,课本上的知识学会就行了,看这些作文书也没什么用,就这样,对于文学梦的追求在那一刹那突然被打断了,还好没有夭折,至今也没放弃。
(2)我十五六岁的时候,那时对出国根本不知道意味着什么,总觉得很神奇,因为知道除了我们那个小镇还有另外的世界,于是我对妈妈说:
“如果以后能出国看看,或者出国留学就好了,不是没可能的对吧”
妈妈说:你看你就喜欢做“白日梦”,竟胡思乱想,干好正事就行了,她指的正事是好好学习语数外、物化生。
你看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想法真的很奇怪,当然也很勇敢,不是吗?但有多少梦想是被大人们支持的呢,又有多少人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呢,很多梦想的火苗在大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打压下下熄灭了。慢慢长大之后,梦想这个词都变得很奢侈,我很佩服一直追梦的朋友,对于小孩子,请大人们不要嘲笑和打压他们的梦想,请让他们在梦想的象牙塔里享受这种快乐。
2.在书里,作者认识了来自B-612号的小王子,如果你告诉了大人,他们从来不问你关于朋友的最本质的问题,比如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他最爱玩什么游戏”“他喜不喜欢收集蝴蝶标本”,他们只会问你“他多大了”“他有几个兄弟”“他能挣多少钱”。好像只有从这些数字当中,他们才觉得能完全了解这个人。
这让我想到在成人的世界里,谈到男女婚嫁,大人们,你的父母,你的亲戚,他们很少会问,他的性格怎么样,他喜欢什么,你们有共同语言吗?取而代之的是“他有多高”、“家是哪里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一月挣多少钱”、“有房有车吗?等等,不是说他们这么问就多么物质,而是没有站在最本质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试想如果两个人连最基本的共同语言都没有,连各自的兴趣和价值观都不了解的,只看身高,收入,有房有车就能说明他是值得嫁的人吗?
3.作者和小王子分开六年,他试着描写他,是为了不忘记他,他说忘记朋友是可悲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过朋友的。如果我把他忘了,我与那些大人们就没什么两样,只对数字感兴趣。。。。
现在我们的社交圈越来越广,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试问自己,你真心对待的朋友有几个,有哪些只是走走过场,试想和你一起同窗共读的同学,可能你们已分开六年、十年甚至更多年,你能记住的,叫得上来名字的还有多少?我们忘记了太多,也少了回味的幸福,当和一个发小或许久没见的同学聊往事,聊学生时代的种种囧事,你是不是非常感谢那段时光,和朋友在一起的记忆,只是时光匆匆,我们只顾着往前奔跑,而忘记了曾经和你一起奔跑的那些人。
我们不能忘记,和多年未见的朋友、同学、老师,如果有联系方式,QQ群、微信或者电话,是不是可以经常发个短信问候一声,感情是需要维护的,恋人如此,同窗情、朋友情也是如此。愿我们都是一个“多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