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三月雪总带着股倔强劲儿,纷纷扬扬的雪片撞在小区的榆树枝头,摔碎了仍要凝成冰棱。我抖落外套上的雪粒推开门时,客厅已化作小型实验室——儿子和同学正围着餐桌边争论不休。
"妈妈,我们的科技发明作品需要改装!"。三个男孩穿着同款橘色校服,袖口都沾着可疑的白色颜料。窗外雪粒子簌簌扑打着玻璃,屋内却蒸腾着少年人的热气。那台由净水器改造的机器上科技感十足。儿子抓起我泡砖茶的搪瓷缸:"咱们小区水质硬度超标三倍,这机器能自动检测水质,用复合树脂和纳米滤膜分级处理......"
雪光漫过亚克力滤芯时,他们开始压力测试。编写的程序在屏幕上跳出绿色数据流,小远组装的电磁阀发出悦耳的"咔嗒"声,改良的废水回收装置咕嘟咕嘟吞吐着气泡。当第一股处理水从镀铜出水口淌出时,三个少年用搪瓷缸碰杯的声响,惊飞了窗台上觅食的麻雀。
暮色降临时,雪霁后的月光穿过树脂滤柱,在墙面上投出七彩光晕,仿佛将少年们设计图纸上的涂鸦都镀上了星辉。
宋庆龄先生曾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此刻的乌鲁木齐正在春雪中苏醒,三个少年鬓角还粘着焊锡碎屑,掌心留着被管钳硌出的红印。他们用晶闸管与民族智慧熔铸的,不仅是台水质净化器,更是丝绸之路上新芽般的创造之力。明日冰雪消融时,这台凝结着少年热忱的机器,或将带着天山雪水的清澈,淌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