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则》打磨与应用
今天开始拟写若干篇《原则》的读书笔记,缘起很“落后”:
一方面,要完成弘丹老师的本周作业;另一方面,已经主动承诺向“笔耕不轰读书群”提交读书读记。从事实看,前一条被迫而为,后一条主动承诺。如果追问一句:为什么要接受被迫,为什么要主动承诺?其实二者都是主动选择,而主动选择的背后正是自己的价值观与原则在起作用。
自己在参加新生大学之前,多年来有一点价值观是基本清楚的,那就是“人总是要长进的”——表述不是很清楚,但大体意思是明白的——就是李笑来所说的“成长”。李笑来的表述更精准,更容易把握,这就是他自己所说“不断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的结果。在这个价值观笼罩之下,我2016年的成长原则是:提高输入质量(把新生大学的四本必读书籍先读完)、不断输出(已经逐渐从不敢写分享文章、开始无规律的写,”升级“到了目前参加的“21天爱上写作”每日打卡写分享文章),以及早起、坐享。
《原则》大概是今年五月之前读完的,但读完之后,几个月过去,发现并没给我带来什么变化。七月份看完李笑来的《把时间作为朋友》之后,产生的重要启发之一,就是读书无非是帮助打磨若干概念,真正的成长,必须有概念升级之后的相应行动。其实这个说法,以前在拆书帮中也获得了同样的启示,但都没有产生相应的行动。直到这次弘丹老师再次提起读书与应用的关系,因为是语音,而且美女的语音,对我的刺激更明显,故而痛下决心,要真正做到“读书必须应用,概念必须整合进自己的系统”。因此,才看重弘丹老师的作业,也主动承诺要提交读书笔记。
从方法层面看,对《原则》再阅读,卷入自身经验与感悟,深入解读,同时,要找到行动的办法,或者对已经有的行动进行总结。完全从自身经验与理解出发,从总结自己的原则出发,而不是首先考虑行文的逻辑性或文字的优美,以自我实用为第一写作原则。所以每次写作,不求总结很多原则,而是对自己某个原则的深入思考,不断打磨。
今天打磨:
“1)”条中说到“原则连接价值观与行动,它如指引行动的灯塔,帮你成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把价值观再往前推,就是人生观、世界观。换言之,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原则,原则决定行动。我对这一个链接的理解是:天地绵绵长存,但人总是要死的,所以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每个人的价值就是给人生赋予不同的意义。我热爱教育,我给人生赋值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能成为那个有资格不断帮助别人成长的人。这样,我才会以四十四岁的高龄(与李笑来同岁),还不知脸红地参加了新生大学。在新生大学里,我坚信自己不在前百分之四十的“及格”学员之列,但我知道自己的耐心,我会是“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蜗牛,而不会是前百分之二十的精英。
正因为我起点很低,我是靠耐心,弯弯曲曲地从中专、大专、专升本、硕士、博士至博士后,充满传奇地从西部、中部、东部到帝都,加之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在小学、中学、中专、三所大学任教以及创办琴童学校(招收自四岁以上的琴童)的全覆盖经验,我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能帮助更多人成长的优秀老师。所以我的第二原则,就是“助人成长”。
前面基本回答了,我为什么认为“成长”是我的重要原则,这与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一脉相承,那为什么“助人成长”也是我的原则,原因有三:
第一,助人成长本身就是我的所爱,停不下来,虽然也吃亏不少,但很有满足感,所以我经常有当志愿者的冲动(虽然一次都没去过)。
第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帮助别人本身是让自己成长的最好方法,道理和“教是最好的学”一样。
第三,我来自农村,产生不了贵族意识,而且有极浓厚的平民意识,总觉的服务于更多的普通民众,才更有人生价值。这不是教育的结果,这完全是农村孩子的身份基因,是在血液中流淌的东西,是潜意识,控制不住。所以我订阅《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后,厚着脸皮给许多人推荐,也极力组建了几个阅读群(亲戚、好友),大家一起共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