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沉闷的天气,燥热的气候,暑热来袭。冥冥之中,身心不知要往何处……
突然想到李煜的《相见欢》,不由得吟诵起来。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词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本词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此时此刻,能与自己共频率的人在哪里呢?曲高和寡的境地也许就如此时的李煜吧。生活中,与自己三观一致,懂自己的人又在哪里呢?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深。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前行?顺意了,我们欢喜,不如意,又能找何人诉说?也许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人心中的愁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念之深。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对挚友的怀恋与牵挂也只能将之托付给明月。古人总是喜欢借月传情,也许纯洁的月亮真能懂他们的心思吧。
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王国维大师说得真好,“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景与情在此已妙合无垠。
“剪不断,理还乱”,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余光中的《乡愁》,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做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物象化。愁感自古以来好像就是无法割舍的。结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人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或写愁之深,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而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好像更是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李煜这种大胆而独特的写法确实令人称赞,就像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让人拍手叫绝!
既然愁之绪、愁之感自古以来就有,我一个凡人之躯又何能超越?万事皆想开,看开便好。
每当疲惫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遥想追逐的远方,恢复力量再上路;每当困惑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梳理纷乱的思绪,驱走迷茫再上路;每当痛苦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抚摸流血的伤口,擦干眼泪再上路;每当想放弃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做出艰难的取舍,振奋精神再上路。停下脚步,不是不前进,只是为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