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小时候的渴望与期待,也不会因成年之后的焦虑与平淡,新年总是会来的,年总是要过的。
小时候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过年会意味着更好的饮食生活。一年都吃不上几次的肉,而过年期间可以连续半个月都会有肉吃,每顿菜里面都会有肉,包肉饺子是必须的,既便春节的包子也会有两种,一种豆沙包,一种肉菜包。而条件好的家庭,甚至还会杀只鸡,买几条鱼,更好者还会有羊肉牛肉。
平时很少吃到的水果,也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吃的宽裕一点。家里面会买上一箱苹果,香蕉或是更贵点的水果还是很少见,大人则象征性的吃上几个,剩下的一般会由小孩子们根据兄弟姐妹人数平均分完,然后各自藏到自认为别人找不到的地方,会在心里制定一个持续整个过年期间的分食计划,早吃完的孩子到后期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吃,或是拿其它吃的玩的来交换。
过年还能吃到平时基本上吃不到的美食,如水果罐头,礼品果子,甘蔗等,一般都是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时才会买的礼品。每家都会根据访客数量和走访节奏提前买好,在持续一星期左右走亲访友,礼品互换后剩下的。有的家庭会比之前买的多些,有的会少些,但差别不会很大,那个年代的观念讲究的基本上是等值互换。这些互换后剩下的礼品便是孩子们过年美食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期待的。
小时候的乡村是很封闭的,祥和而宁静,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早晨此起彼伏、跟着连成一片的公鸡打鸣声,以及夜晚短时间连绵的狗吠声,平日里整个村庄都是静止的。除去平时的红白喜事和农忙时节,一整年的时间都不会有太大的生机与活力,村与村之间的来往都很少。而到过年的时候,整个村庄如沸腾一般,热闹非凡,生气勃勃。
每年的农历二十前后,伴随着村子里一阵阵猪的惨叫声,农村的过年模式便正式开启。村里面的屠户家便开始搭台架灶,一头一头的宰杀村民陆续牵过去的肥大圆滚的猪。很多闲来无事的村民包括小孩子通常都会去围观,有搭把手帮忙的、有说笑玩闹的、有讨价还价的,最后都会买上一大块扛回家。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就是争抢猪遂泡,打满气,然后当足球一样踢的热火朝天。
与猪的惨叫声几乎同步的便是零碎的鞭炮声,孩子们此时已放寒假,鞭炮是最好的玩乐方式,玩法也各式各样。可以把鞭炮插在雪里,看磞飞的雪粒,可以用铁碗扣住,看碗能蹦多高,捏在手里燃到一定节奏对着人扔,可以剥皮取药,制作威力更猛的大鞭炮,可以将药摆成宛延曲折的形状,点燃龙蛇阵,可以将药装进自制的炼子枪,打枪玩。总之小伙伴们会创意出很多的新奇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