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指导有感
这是本习作单元的第二篇习作例文,都是关于观察。第一篇让学生随堂写了20分钟和小狗的故事的文章,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写,并且完成质量还挺高的,再来阅读例文,发现作者运用直接对话的方法,能够让文章更有趣、生动,学生就会又比较直观的感受,可以将此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修改中。第二篇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感觉太不接地气了,估计学生读了立马就忘了,很难学到什么,作者的文笔很优美,但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受力不够强,那怎么办呢?还是写让学生写吧。
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带一样水果,整体情况较佳,只有三四个孩子没有带过来。没有带过来也没办法,只能够凭借记忆书写了。第一个写的环节我遵循:看-闻-摸-吃的环节,让学生一步步书写,虽然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但是书写起来困难重重,孩子们太缺乏观察的积累了,一下子要写,还真不知道怎么写才好呢,但这也让我发现孩子在描写事物中的水平,几乎都是零起步。[if !vml]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会也得硬着头皮写呀。到了“吃”这一环节,就开始骚动了,有的同学咬一口写生几句,有的抱着个水果舍不得吃,还有的字倒没写几个,水果就啃得津津有味。看得我可有意思了,我在教室中走来走去,水果甜甜的清香味道萦绕着整个课室,令人忘怀,这么美好的时刻,不知道哪个小孩子发现了呢。[if !vml]
写了将近三十分钟,巡视了一圈,感觉整体水平没有写狗的故事精彩。勉强找了个写库尔勒香梨的孩子的例文,反正都是第一次写,写不好也正常,最重要学会怎么写嘛。简单读完之后,孩子就写了香梨的特点:汁水特别多,香梨的外形、颜色描述也不够准确,那就干脆一起走进作者心中美丽的杨梅课文吧。
作者再描写杨梅的外形时,是这样写的:“杨梅圆圆的,像桂圆一般大小,身上长满了刺。”准确、清晰,让人一读就懂,还用桂圆进行类比,桂圆就是龙眼,南方人最熟悉不过的夏季水果了。外形描写中,还抓住有特点的刺,熟透了的杨梅,刺一点儿也不硬,含在嘴里咬上一口,美味极了。
接着写杨梅的颜色,从不成熟的淡红色到红色,最后到熟透了的几乎变成黑色,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几乎是黑色呢,正是熟透了,红得快黑了,放在嘴巴里一咬,满嘴都是鲜红的汁液。
味道描写就精彩了,甜津津的杨梅刚开始尝可是甜的,吃得多了反而会酸,作者还举了一个具有生活性的例子,通篇下来,真是感觉到作者观察的细工夫呢。
列了简单的板书后,也不知道孩子们听进去了多少,期待周一上交 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