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初登大宝定“三蕃”(2)得偿所愿
当夜,公孙五楼急忙将皇宫内外的护卫人员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摆出一副内紧外松的样子,悄悄地准备老皇帝的身后事,对外则封锁了慕容德驾崩的消息,连皇后段季妃都被严密看管起来,以免走漏风声。而慕容镇的军队在天亮以前顺利接管了广固各城门,不许任何人擅自进入广固。
大家都整戈待发,等待天明。
公孙五楼成为了最忙碌的人。
当夜,慕容超秘密召见了公孙五楼,两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公孙五楼告诉慕容超,还有几位朝中的元老必须要安抚好,他们是:尚书左仆射封孚、黄门侍郎张华、尚书潘聪、青州刺史鞠仲。这些老臣子素有威望,平时和慕容钟集团交集不多,明日只要他们率先拥护慕容超为新主,文武百官还有哪个会有异议?
这些老臣都是汉人,很多还是跟随着慕容德一路南下打江山的,他们和鲜卑贵族的关系微妙,慕容家族需要他们共同治理国家,却又不敢过分地放权给他们。他们的处境其实和公孙五楼颇有些同命相怜。公孙五楼作为同命人,知道如何来说服他们。
翌日,当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慕容超迎来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一天。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太久。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慕容超的心里,莫名地激动、紧张。
东阳殿,这里是慕容德早朝会见群臣,处理政事的地方。如果慕容德身体有恙,则由北地王、大都督慕容钟代理主持。因此,并没有得到慕容德去世消息的慕容钟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殿中。他没有想到,大殿内已经聚集了好些人,大家都神情肃穆,各怀心事。
慕容钟扫了一眼人群,发现里面有封孚、张华、潘聪等老臣,连青州刺史鞠仲也赶到了,而他的心腹段宏、慕容法等人却都不见踪影。这让慕容钟隐隐有些不安。
他和封孚打了个招呼,封孚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作声。其他人也没有作声,大家似乎很有默契,在等待着什么。
“一定是太子的人选确定了。” 慕容钟愤愤不平地想,“这些老头子怕是提前知道了什么,才会对我如此冷淡。”
“北地王,请把身上的佩剑暂且解了。”慕容钟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左卫将军公孙五楼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指挥手下侍卫,三下五除二解除了他的武装。
紧接着,随后入殿的段宏等人也全部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公孙五楼宣称奉命行事,所有人都被“关”进了东阳殿,等候大事的宣布。
不多时,慕容超搀扶着段季妃上殿。只见慕容超双眼发红,好似刚刚哭过,段季妃则双目无神,已是眼泪流干。慕容钟暗暗叫了一声“不好!”,料想慕容德此刻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
果不其然,段季妃强忍悲痛,宣读了慕容德的遗诏,此前刚刚被册立的太子慕容超继位,登上了南燕国皇帝的宝座。
段季妃刚念完诏书,老臣鞠仲第一个跪倒在地,向新皇帝山呼“万岁”。这个鞠仲在历史上留下过一个“鞠仲拍马”的典故。
有一次,慕容德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问:“众位爱卿,你们看朕可以和古代哪位帝王相比呀?” 鞠仲抢先说:“陛下是中兴圣主,可以和少康、光武相比。”(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君王,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中兴”的君主。光武就是东汉开国之君刘秀)面对这样高的评价,慕容德对左右侍者说:“好!赏他帛一千匹。” 鞠仲忙推辞说:“这个赏赐太重了,我当不起当不起。”慕容德笑道:“你用假话来诓我,就不许我拿假话来开涮你吗?”原来,慕容德根本拿不出一千匹帛的赏赐,当然也没有相信鞠仲的马屁。
鞠仲一带头,封孚、张华、潘聪等人也先后跪拜新主。其余还在观望的人,马上跪倒了一大片。慕容钟、段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手足无措,他们环顾四周,只有几个铁杆还在唯北地王马首是瞻,而殿内,公孙五楼正对他们怒目而视,随时准备指挥侍卫上前撕碎他们。
“罢了,罢了。算本王栽了!栽了!” 慕容钟终于无奈地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屈身跪倒在了慕容超的面前。慕容钟一跪,剩下的人也不再有想法,齐刷刷全部跪地恭贺新皇。
慕容超心潮澎湃,听着悦耳的“万岁”声,向公孙五楼投去赞赏的目光。“这次能涉险过关,公孙先生居功至伟,简直就是我的诸葛孔明啊!”
慕容超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太上(至高无上的意思)。接下来,就是分封大臣的重头戏。
慕容德的皇后段季妃被尊奉为皇太后。慕容钟依然是北地王、司徒、大都督、录尚书事;慕容法为征南大将军,都督徐、兖、扬、南兖四州诸军事;慕容镇加任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慕容镇的地位显著上升,为了安抚慕容钟,他的死党慕容法也获得了意外的升迁。
此外,一干老臣中,封孚被封为太尉,鞠仲为司空,潘聪为左光禄大夫,封嵩为尚书左仆射,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朝堂上下,很快又复归平静。
动与静,从来只是相对的。无论是慕容超,还是慕容钟,都不会让这种平静持续得太久。而打破这一种平衡的,正是这两个集团举足轻重的人物——公孙五楼和慕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