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常回家打劫?

老南瓜熟了,摘一个回来,菜刀破开,扒了瓤子,把南瓜子洗出来晾干,炒着吃贼香。老南瓜去皮,煮南瓜稀饭,早餐晚餐都是上佳的选择。

蒸熟捣成泥,加糯米粉,煎炸成南瓜圆子或是南瓜饼,也是常见的吃法。如果加点黑芝麻做馅,吃起来口味更好。

南瓜饭是我们家乡常做的吃法,将南瓜去皮切块,直接和米饭一起煮熟,出锅前用锅铲搅拌一番,使得米饭和南瓜更均匀,口感则更加香甜。

有些地方还喜欢将南瓜和土豆一起烧,又或者做个水晶南瓜,煲个南瓜猪蹄汤,这样的话工序就繁琐一些,耗时耗力一些。

如果懒劲上来了,把南瓜直接上锅蒸熟了也一样好吃。

红薯从土里挖出来,扔到水池里洗干净,切碎洗成红薯粉。可以用水冲着吃,可下锅糊成饼,切成条状加水煮开,撒一把香葱当饭吃。

或者加水和匀了,做成块状,下锅煮熟做成红芋卷子,这是我最爱的一道菜。当然,红薯粉丝也是味道不错的一道佳肴。

红薯蒸熟,切成片或是条,晒干就成了红薯干,那是儿时最可口的零食。红薯干咬起来特别有嚼劲,而且甜丝丝的,直勾人口水。

当然,最直接的吃法,就是生食。红薯刨出来,抖落掉泥土,往衣服裤脚上蹭两下,咬一口脆生生甜丝丝,十分可口。

红薯洗净上锅蒸,或者放锅灶里用柴火灰包住,一顿饭的功夫也就熟透,那滋味香气比街边烤的红薯可要好吃得多。

我们最喜欢农闲烧草木灰做肥料的时候,趁着大人不留意就扔几个红薯进去,等火熄灭,再从草木灰里扒拉出来。千万别上手,烫着呢。得用火钳或手套旧衣服啥的给拿出来。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理,心急也吃不了热红薯。

红薯产量很高,往往一根红薯藤下面扒拉出好几个大大小小的红薯,在冬天之前,肯定是吃不完的。奶奶会寻一个向阳的沙土干燥的地方,挖红薯窖,将吃不完的红薯悉数搬进去,藏起来。

红薯窖跟宝葫芦一样,肚大嘴小。藏好后立马封起来,别让地鼠寻着味钻进去给祸害了。红薯窖里的红薯不光留着来年吃,还要留着做种,以续来年的收成。

豇豆也是产量非常高的蔬菜,往往一根藤子上能结几十上百条豇豆。嫩的摘来炒肉丝,半成熟的豇豆洗净,配几个红辣椒,加盐腌制咸豆角。

这是母亲每年秋天必备的功课。用食用油的大油壶装着,我一份,妹妹一份,家里在外的亲戚朋友也给一份,自家还得留着两份冬天吃。

咸豆角是早餐佐餐最好的小菜,我们都喜欢吃。有时候,午饭晚饭也加点肉丝炒一碗当菜吃。

老豇豆成熟后,把里面的豆子剥出来晒干,加大肉排骨炖着,放糖或者盐都可以。我们老家喜欢放糖,吃起来粉粉的甜甜的。

母亲知道我们喜欢吃点家乡风味的小菜,所以不光给我们腌制咸豆角,还有很多其他的食材可以腌制。辣椒红透,用剪刀剪开去籽,洗净晾干腌起来。

黄瓜稍微晒两天,去掉多余的水份,腌制起来更脆嫩可口。韭菜、阳荷姜和大蒜头也是必备的腌制蔬菜。

往年农村做红白喜事的时候,在上主食之前,是必须用韭菜、红辣椒、阳荷姜配大蒜头,用小碗小碟装着端上来,作为一道菜供客人食用。

如果是深秋紧挨着冬天,地里的长白菜长成了,用镰刀贴地割下来,抱到小河边待洗。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都要腌咸菜。

往往在秋高气爽的晴好日子。妇女小孩都聚在一起,一家一家轮换着,谁家腌白菜大家都去帮忙。

一人收割,小孩子双手环抱,将白菜送到河边,给一群妇女摘洗。洗好后,又抱着放到河床裸露的大石板或者茶叶地茶树上晾晒。

到了晚上,大家又带着菜刀砧板,聚到腌咸菜的人的家里,帮着一起将长白菜切碎,腌咸菜一定要菜帮子和菜叶分别腌制,加蒜子生姜末,装进陶土腌菜缸里,撒盐并且用洗净的鹅卵石封口压紧,再盖上盖子。

正常过个十来天就可以吃了。咸菜煮豆腐、咸菜煮生腐千张都是农家过冬最主要的菜肴之一。

这些年,出门在外,一到冬天总想吃一口咸菜煮豆腐,托人从老家带来,却又做不出家乡的味道。

我不愿归结于自己手艺的粗劣,只是怪罪于城里的食用油没有老家的猪油好,酒精炉子没有炭火煨的香,超市买的辣椒粉一点都不辣,就连着自来水也没有家里山泉好。

这几年,山里的野猪特别多,一到夏秋天就下山来祸害庄稼。玉米地是它们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野猪最令人讨厌的不是它能吃多少,而是它不停的掰玉米棒子、拱玉米秆,在玉米田里打滚。

一晚上,一亩地都能被它们祸害个干净。稻草人只能吓吓乌鸦鸟雀,吓不倒野猪。

以前,玉米快成熟的季节,村里晚上总响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是村民们在通过大声吆喝呼喊来恫吓野猪。现在这些年,流行大喇叭留声机。

一到深夜,咿咿呀呀的各种腔调,各种歌曲,各位明星歌手全都聚在一起,开演乡村演唱会,那声音大到能传出去几里地。

当然,恐吓是有效果的。玉米成功的保存到被农民掰回家堆在晒场,或是倒挂房梁。在我们老家,其实玉米主要是用来喂猪,但作为一种食物,它还是有自身独特的吃法。

嫩玉米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都非常香甜可口。讲究一点的做法,可以用来煲排骨汤。

老玉米晒干煮熟,加猪头骨炖一下午,是农村的一道特色菜,用来招呼亲朋好友,最适宜不过。玉米磨成粉,可以做玉米糊糊,或者玉米粑粑,也是乡间有名的小吃。

当然,别忘了,每年都有小货郎挑着炸爆米花的担子进村来。这是一年一度的爆米花狂欢节。

东家一升,西家半斗,都聚在爆米花大叔跟前,看着大叔熟练的装玉米、加糖精、盖盖子、加热等操作,快要爆炸开锅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躲远点,捂着耳朵,斜着头,一副想看又不敢看的模样。

随着“砰”的一声,地上烟雾四起,眼见大叔快速提起一只圆筒钢丝篓子,将金黄色散发着阵阵玉米香的爆米花倒在一只筲箕内。这是冬日里为数不多全村欢聚的时光。

当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想介绍各种食材的制作花样和食用方法,也不是为了回忆过往吃过的那些乡村美食。

其实,我想说的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安家立业,成为新时代城市的一份子,再也不会回去种地。

我们吃的菜都是大棚里批量种出来的,不分季节,不分种类。所以才会如此怀念和向往老家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那些蔬菜。

那才是真正的时蔬,当时当季新鲜出炉,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修成正果。

得不到的东西总想得到,吃不到的东西总想吃到。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都得不到,求也求而不得。但是,好歹乡村美食多少还是可以吃到的。

比如,像我们这样的新城市人,每天奔忙,除了休假放假和因为特别的事情之外,很少能回到农村。但根在农村,父母亲戚在农村。

每次回去,父母总是准备了大量的土鸡蛋、咸鸭蛋、腊肉香肠、时鲜蔬菜等等,只要是当时有的,都会准备。

不管你要不要,先给你预备着,心里总是想着,万一你要呢。

父母总是想得周到齐全,生怕我们在城市里吃不好,有什么好东西都给我们留着,等我们回家来拿。

当他们看到车子后备箱被塞满,后排座被填平,就会露出高兴和欣慰的笑容。父母心想,这回准备的东西总算没白准备,心里也就落了听了。

我也常跟朋友笑言,每次回家就像打劫一样,将父母储存了一辈子的宝贝一次次洗劫一空。

每打劫一次,父母就更老一点。****每掏空一次,父母就更佝偻一些。

匆匆而回,席卷而去。

有时候,还在路上,没回到城里,父母的电话就追过来:唉,老了,记性真不照了,昨天刚掰的玉米棒子落家了,嫩着呢,好甜的,就忘了给你装车上了,瞧我这记性。唉,真老了……

END


分享时刻:你是否也曾像我这样,回家装满后备箱,在父母的叮咛里绝尘而去,直到后视镜里的父母再也看不见。

后面留言,来说说你的故事吧。



我是茶人老七。2016年最后的100天,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分享美好快乐的事。欢迎转载,请私信!喜欢我的文章,试试关注和点赞,给我鼓励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酱缸里的滋味 咸菜一直成为我餐桌上的一道必需品是有缘由的,那种嚼起来咯嘣脆响的感觉、那种吞下去咸酸爽口的回味,总会...
    敏也阅读 1,131评论 15 30
  • 中午经过学校时看到一条长毛牧羊犬 在食堂的泔水桶周围觅食。这只狗不知是被主人遗弃还是自己走丢了,现在成了校园里的流...
    王海426阅读 535评论 4 6
  • 我曾不理解世间的感情会如此奇妙 一个人会因恋人的离别对生活失去信心 会因恋人的陪伴而充满信心 这一切都是我从未想过...
    鞋子大半码阅读 176评论 0 0
  • 学完了《左传》名篇《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时感慨万千。短短两千字不到,就把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轻飘飘的记录了下...
    牧子晴阅读 311评论 0 2
  • 我是一个很容易怀旧的人,经常在起风或者下雨的时候莫名的怀念过去,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再怀念过去,也许很多成...
    洛水江南阅读 481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