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加强合作,这是生存的条件
人类的语言是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特点,人类也是因为语言才有了说故事,描绘未来的工具,才会让人共同去做一件事情
人们会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人们会因为对于一些概念的看法不同而起冲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重视
语言为什么在不同眼里有不同的解释呢?
首先,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就会有锚定,让人思维固化
我们通过别人的语言和学到的世界叫 言辞世界
我们直接接触的世界叫做外向世界
这两个世界相当于一个是地图,一个是地域
两者需要匹配才能让人内心安稳
很多内心的不安是由于言辞世界过于美好,而外向世界过于残酷导致的撕裂感
语言写作有一种是写作者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转述这类的信息,叫做报告语言
特点是,可证实,不说推论,没有判断,情绪中性
*判断太多,会阻碍自己的思维,所以多写报告,少写自己的判断,往两个极端分别写然后中和一下,是一个希望中立的写作技巧
(但是,这个报告也是有主观性的,只能尽量保持中性)
词只能解释发生过的事情,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下是不同的,
有些概念有
外向意义,就是闭嘴可以指出的
内向意义,需要闭眼描述的
月亮有外向和内向意义,爱情只有内向意义,
如果只有内向意义没有外向意义的话,争论是没有休止的,也是无效的
尽量用字典,然后结合语境,划出字义圈,来讨论含义
只是为了表达情感的语言我们叫做前象征语言,表达事实的是象征语言
我们平时的表达是两个语言先融合,和亲人之间是为了维系感情,情感类的象征语言多一些
社交类的也是,为了维系感情,尽量提出双方都会同意的话题
仪式中的很多语言也是前象征语言,包括仪式,动作,音调等等,目的也是团结人群
游行这种仪式(举标语,喊口号),也是为了团结人群,摆脱孤立的问题
这里也就引出了语言的双重意义
情感和工具
情感类可以感动别人和营造气氛
语气,音调,节奏感都可以调动情绪
有些歧视类的语言是非常带有情感色彩的
语言的用途主要是 传递信息和使读者对我传递的内容感兴趣
所以情感类的调动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从文学中来
语言的指示性:促成事情发生
特点是
1 明示或者暗示一个对对方有好处的未来
2 明示或者暗示一个未来没有到来所收到的惩罚
法律,誓言,条约,证书
目的是让签订者相信这个未来,并且相信对方会给自己带来这个未来
但是这些指示性并不能代表真的未来本身,只是一个符号
语言的情感传递,会让让人产生感官满足,唤起别人的印象
把事实说出来,但是怎么说能够调动情绪,尾韵,音节,节奏的技巧
好的文学作品表达情感,不下结论,揭露一些世界的真相,改善社会
但是如果过于真实,不成熟的读者会不接受
而文学的价值在于维持精神健康和心理平衡
1 缓和激荡的情绪
2 象征策略,重新分类经验,变得可以接受。比如,不能接受自己的失业,重新分类为下一个事业的准备阶段
我们的知识的获取有两个途径
1 先接受概念,再面对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比如飞机,比如国外
2 先现实,再接受概念,从具体到抽象,比如踢球越位,跑步姿势,情绪,友谊
语言要将其代表的事物正确的连接起来
向别人解释的时候,要从抽象解释到具体,或者具体上升到抽象
如果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具体的东西来解释,这个抽象词的表达就有问题。比如:民主,上帝等
通过接收到的概念信息绘制地图,再和现实中的地域做检验
在给事物做分类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的局限性,分类的标准会禁锢自己的思维
比如给手机分类为沟通工具,还是分类为通话工具,还是分类为互联网接口,是不一样的
为了避免被分类影响,把名字加上编号
手机1 手机2 手机3,三者不一样,共同性都是手机,不同的是,123
小心二元价值观,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
只能产生对立和冲突,无法提升认知水平
二元价值观容易调动情感,是一种启动的方式,比如要推动一个政策
先以要么强大要么挨打二元价值来宣传,然后用多元思维来分析这个政策怎么落实
谈话中尽量用多元价值观,开放的接受新观点,留个门缝给不可信的信息
如果情感表达过于多或者强大会蒙蔽信息的获取。
抽象的内向观点只给情绪,从教育,广告,小说电视,大多以满足情绪为主要目标
不要让语言阻碍成长,拥抱变化,打破自己的原有认知
根据外界的真实地域,来修正内心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