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了妈妈之后,发现总是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会时不时地回想一天中做得不好的事情,会想我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女儿。我很怕自己不能成为女儿的榜样,很怕不能解答她问我的问题。越想这个就越焦虑,所以是少什么怕什么。
昨天看奇葩大会,里面有一个嘉宾叫刘可乐,她分享的是患躁郁症的经历。在看了二十几个医生都不欢而散之后,她妈妈找到了一个美国哈佛的双向情感障碍研究所医生,之后刘可乐飞去美国看病。先不去管这个是什么样的病,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妈妈在面对自己孩子得病之后,并没有逃避,而是积极帮助孩子治疗。得什么病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
刘可乐说,她来参加《奇葩大会》是为了帮助有同样困扰的人,哪怕是一小部分。她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它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
回想自己的经历,做的很多事情似乎都不那么随大流,所以也一直得不到爸妈的认同。在他们的眼里,你就该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能有出格的行为。可是,不一样那又怎样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只属于自己的,只要她过的开心就好了。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也会遇到孩子的叛逆期,会遇到孩子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希望那个时候我能给出她欣然接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