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专家谈十朋
文/应智乐
上周四,初冬的暖阳,我陪同曾经的老师一一芙蓉中学朱旭南老师,驱车来到淡溪镇王十朋纪念馆参观。在现场,我们巧遇几位专家在谈论王十朋的教书育人之典故,收获颇丰!
朱旭南老师系金华人,来乐清教书三十余载。曾因是我的英语老师,近年常有联系,近闻他喜爱历史文化,遂抽空陪同前往。
王十朋是乐清明代首位状元,性格耿直,为人正直,因报答家乡之沃土,弃官返乡教书育人,修建私塾学堂,取名梅溪草堂。
草堂外墙砖石而叠,仅靠村路边,我们入堂参观。踏入木板门槛,一柱花岗石雕刻的像立在堂前中间,威风凛凛,颇有大师之风范一一不用说,那是纪念王十朋的雕像。
草堂为四合院,四面的木房保留或仿造王十朋原汁原味的楼房,分别以礼堂、学堂、台阁和宿舍而围建。当我们正在尽兴参观留影时,仿佛置身于感受历史文化的殿堂……
突然发现,门口来了几位知书达礼的贵宾,他们边说边笑地靠近了雕像。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滔滔不绝地向旁人讲解起有关王十朋事迹。
经了解,讲解的男子系淡溪镇宣传委员陈双,其他三人分别是乐清市文化局干部和浙江省研究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一位身位红毛衣女士正在不停的用专业相机为他们拍照。
观草堂,聆听现成的故典,让我俩受宠若惊。陈部长不愧是位对王十朋颇有研究的的专家,他那生动的语言总结,×述了王十朋教书育人的曲折经历。陈部长的精彩讲述,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重新点燃了王十朋先生古时如何教书育人的火苗。
“初修学堂仅三四,十朋守堂耐心教。学生三四全考举,远近闻名生源来。”我的职业敏感,牢记陈部长讲述王十朋初设学堂的一个事例。可想而知,王十朋虽博学多才,却遇到没有生源的尬尴。
面对这仅有的三四名学生,王十朋一边认真执教,一边苦寒修练知识。遂后,几位学生纷纷中举,王十朋的名声才远扬,终于引来了温州、台州等地有志青年来拜师求学。
翻阅王十朋教书育人的事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他的教育思想: 王十朋因主张先器识后艺文,而创建梅溪书院,一为自己继续耕读生活,二是育才乡里。王十朋学识渊博,对教育有与众不同的理念,《新唐书•裴行俭传》中有“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是讲我国古时知识分子为学修身的步骤,王十朋主张取士也应“先器识后文艺”。在王十朋看来,修养与学问是紧密相关的,文艺修养应以思想道德修养为先导。重视道德情性的涵养,方能培养出利济苍生的胸怀。
他重视“种德”,教人先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这是继承儒家的“行有余则以学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正脉,只有发掘人性之善美的德性,何患学业不振。王十朋在《别宋孝先》诗里说“治气固可到,何止科第间”。一个人要养得一身正气、浩然之气,何患科名不成,颇见他的书院教育的策略和过人的胆识。
综述以上内容,可以说八百多年前,王十朋的梅溪草堂,对人文教育、德性教育、人才观教育起着很大的研学造艺,值得我们借鉴!
智乐园: 分“乐思”,“乐行”,"乐人”,“乐忆”,“乐教”等五个果种。[乐思]:学习思考; [乐行]:旅行见闻; [乐人]: 人物传记; [乐忆]:回忆往事; [乐教]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