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直播间。
冬:今天是我们直播间第一次开播,欢迎大家。
胡:我是今晚的主持人~
冬:我是来自河南省项城市的一枚英语教师鲍冬冬。
胡:朋友们,大家可以在留言区里说一下自己是哪里的老师,我们先相互认识一下。
冬:在这个温润的初夏的夜晚,源于对教育的热爱,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缘有时真是妙不可言,很高兴认识大家。
胡: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 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是新教育研究院下属机构。新网师以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为指导,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想追求,以新教育实验项目为主要课程内容,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2009年成立以来,上万名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在其中学习成长。
冬:新网师以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把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建设成真正面向教师的新教育云大学”为方向,致力于为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师范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国教师的自我研修和生命成长创造出一种新模式,被《中国教师报》誉为“教师成长的‘新教育范式’”。
胡:新网师广邀教育名家、一线名师、大学教授讲课讲学,经过十多年积淀,研发了二十余门深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构筑理想课堂、家校共育等精品课程,构建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混合式授课模式,实施了线下高级研修班、寒暑假深度共读、学习部落等精品项目。
冬:这是新网师公众号的二维码,欢迎大家截图或拍照,在微信里识别,关注。里面有课程综述,新网师晨诵,职业生涯叙事等内容。可以学习也可以推荐发表各位老师的优秀作品。
胡:比如今晚的讲座感悟也可以优先在公众号发表。今天晚上的讲座主题是《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
冬:老师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课堂中 ,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 ,但到了高中 ,突然成绩下降或厌学?学生为什么没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学生成绩很好, 却没有创新能力?学习的黑匣子里到底装着怎样的秘密?如何让学生人家自主的 ,持久的深度学习 ?
胡:有这样一位博士,通过十多年的田野工作,对3000多节课,5000多个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进行分析,不断揭开了学生学习的奥秘。
冬:而在今晚,我们很荣幸,请来了发起这次行动研究的陈静静教授。
胡:请允许我隆重为大家介绍一下陈静静教授:(课件)陈静静: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国培计划综合改革项目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佐藤学研究室访问学者,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在《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3本:《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论》、《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参与翻译佐藤学教授专著3本:《教师的挑战》、《教师花传书》、《新时代的教师》,专著译著多次被评为“中国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
冬:主持、参与教育部、上海市重点课题项目10项,曾多次获得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201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儿童深度学习的教育生态重构”立项成功。学习共同体研究团队多次获得《中国教师报》、《教师月刊》等刊物的“年度人物”、“课改人物”等荣誉。
胡:今晚注定是烧脑的一晚,接下来让我们伴着掌声和鲜花,有请我们亲爱的陈静静教授上台分享!
胡:感谢陈静静教授的精彩分享,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一位孜孜不倦追求教育真理的研究者情怀,也了解到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鲜活的案例分享,我们了解了如何以高品质学习设计培育学生高阶思维。今天的讲座不但有经典教育理论的阐述,也有具体操作案例的分析,给我们带来思想冲击的同时,也必将我们的每一位朋友的教育激情点燃。
冬:接下来是我们的颁奖环节,有请郝晓东主任为陈老师宣读颁奖词。
胡:今晚将是一次难忘的夜晚,通过本次活动,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是我们的活动交流时间,哪位老师愿意分享一下此时此刻的感受呢?(邀请点评人)
胡:难忘今宵,不知不觉中,我们今晚的活动已经进行两个多小时了,再次感谢陈教授的分享。
冬:亲爱的小伙伴,听了今天的讲座,您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呢?请大家于活动后,把你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新网师公众号等您投稿。
胡: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大家辛苦了,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