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自然逍遥(完结)

道家在老子之后,出了个庄子,所以道家思想还称老庄哲学。而自然逍遥则是庄子的思想概念。

人生两大矛盾,真正算得上矛盾的应该是第二个。第一个本能与欲望的矛盾,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事物,快乐和痛苦本就是携手相依的。佛祖把人生所有痛苦归结于此,并不很合理。归其缘由可能印度思想传统关注的是个体、关注的是人心。

对于人生的真正的个体与种族的矛盾,佛祖很无奈地选择了回避。跳出万丈红尘,其实就是脱离社会。佛祖不惜建立庞大的僧侣集团,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以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而儒道两家,一开始就是从社会的视角看待问题,要做的不是个体的离苦得乐,是要治国、要平天下。于是两家都不可回避地要解决人生的根本矛盾第二矛盾。

只不过道家从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着手,以牺牲社会的发展来降低矛盾的产生。而儒家则从事无巨细地规范个体社会的行为准则,来达到调解矛盾的目的。

但是矛盾一旦能够调解,就不能称其为矛盾。所以这种调解更多的是以牺牲个体为手段来达到国治天下平的目的。所以鲁迅先生说吃人的封建礼教,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对于人生的第一矛盾,佛教追求的是极至,是圆满,是无漏。而儒道讲究的却是自然、是中庸,是适可而止。所以国人也注重修行,但更能代表国人心态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人说前一句是儒家,后一句是道家。这个道家更多的是庄子。当我们阻止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再也回不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退而独善自身。师法自然,无为而逍遥。

仔细深究下去,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和佛教的看山还是山,应该是殊途同归,追求的是同一个意境。

鱼与熊掌,当国人有所选择的时候,必定会有所牺牲。人生的第一矛盾不可避免地被放大,被积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自然都阻止不了。就是传入中国的佛教,各大寺院也广置地产,周旋于帝皇权贵之间,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滚滚红尘之中。

于是帝国与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轮回,就如同西西弗斯的巨石。

自然逍遥,谈何容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