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对于我来说,好像每一项都是一道难关。因为是第二语言,缺乏英文环境,“说”也即用英语沟通,成了最困难的。所以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还是听不懂外国人说话,不会说英语也不敢说,最后成了“哑巴英语”。
但是,真的只是环境原因导致的吗?以前一直困惑,也挺喜欢英语的呀,学的也很认真呀,考试得分也不低呀,可咋就听不懂外国人讲话,一句英语也憋不出来呢?奇了怪了!
真相却是:哑巴英语绝不仅仅是输出环节的问题,造成哑巴英语真正的原因在于输入环节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听力输入量不够、中英互译的思维模式以及死背单词语法所造成的情境对应能力的不足。
恍然大悟。
确实,自己的英语输入,真的少的可怜。
有时候听个英文儿歌,我都特别想弄明白每个单词的意思,耗时,费力,还听不懂,然后就不想听了。
而幼儿学习语言与大人是不一样的,孩子更多的是模仿,是情境对应,而成人多是语言互译,所以对于孩子的英语启蒙,不应该用大人的方式,而应该多听原版儿歌,动画片,多阅读英文绘本,提高孩子听力辨音,情境对应的能力,而后,输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了。
以下是英语启蒙常常感到疑惑的问题,整理如下:
1. 英语启蒙早有用吗?
有用。
英语启蒙早晚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多少单词和句子,而在于听力辨音能力的培养。从出生开始,越早输入英语语音信号,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就越强。听力辨音、听觉记忆之后才能是听力理解,把原汁原味的语音信号输入大脑是前提。从国内孩子的情况看,孩子对英语语音接触的越晚,接受度越低。
2. 学会26个英文字母就OK了吗?
一个字母具有两种属性,一个是Letter Name(字母本身的名字),一个是Letter Sound(字母的发音)。而后者是学前班一年的启蒙学习内容。音和字母的对应,音和单词的对应,音和实物的对应,都靠音来连接。音才是英语启蒙的重点。
学习英语字母或单词,应该遵循从Letter Name到Letter Sound,再到含有这个Letter Sound的单词这样的模式,通过把一些单词的音与图片和情境对应起来,使得一提到这个字母,孩子的脑海中反应Letter Sound的频率要比Letter Name高很多。而且,不同的Letter Sound都和单词联系,不同的单词再和图片对应。这样,孩子最初的英语学习就和音取得了特别密切的联系。英语国家的孩子们从学前班学习Letter Sound开始逐步学习更多的拼读规则,然后在阅读中巩固强化这些规则。
3. 磨耳朵要不要抠单词?
不要。
磨耳朵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语感,但是前提是需要让孩子将英文与实物或情境对应起来,这样才是理解性有效输入。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在接触中文之初,也不知道每一个词的意思,我们成人并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英文也是一样。孩子们需要的是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而这种理解,都是放在情境中去实现的,和情境对应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上来了。而那些死抠单词的听力输入方式,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拿出单个的词都知道,但是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由于中间的省略、连读、弱读等等变化,由于缺乏整体理解能力,即使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也难以理解其完整的含义。
放下单词,听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孩子在听的儿歌,童谣,动画片等,这才是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也是听力辨音能力的基础。
资源选择的标准,一个是主题符合孩子的兴趣,一个是难度符合孩子的水平。在原汁原味的、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资源里面,孩子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资源。
发现兴趣、及时给予、立体使用资源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密码。
孩子对资源的选择,一定是和他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尊重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去选择,这些都是内在建构的过程。而建构就是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发展后劲的过程。
父母要做的是抓住孩子兴趣的火花,及时提供他感兴趣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立体地给予其他资源。
4. 背了很多单词、句型,为什么还是说不好英语?
死背单词和句型就好比学游泳的人在陆地上做模拟动作,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的道理一样。单词也好、句型也好,都要在情境中才能学会运用。
中文思维:
想说一句话之前,先想用什么句型,然后想相应的单词,装进去,主谓宾齐全,好了,安心了。外国朋友给咱这个模式起了个名字,叫“语法英语”。那意思是,你说的都符合语法,但是我们不这么说。
我们背单词的方式,看似词汇量很大,但是因为背的都是中文意思,而没有具体的场景,词汇量即使增加了,也根本不会用。我们所记的单词、句型都是孤立的,是没有意义的死单词和死句子。
启蒙英语几乎找不到我们过去学的语法的痕迹,而且大多数就是两三个词,根本不具备句型的完整性,主谓宾很多部分都是省略的。
所以英语启蒙时,不要再找一句话的主谓宾了,也不用抠单词,在情境中学习,多听,多阅读。
英语思维:
所谓英语思维,我的理解就是见到英语,能不经过大脑的英汉翻译过程就直接反应出英文意思。怎么反应呢?这需要大脑中有与事件情境相对应的大量现成的英文表达。确切地说,是一见到某个场景,脑子里就有一整句话出来,逆向过程也是如此。
这种对应需要在生活中或者在看动画片、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在中国没有现实的英语语音环境,那就要依靠图书、影视资料来建立这种对应,这也是我们提倡看动画片、看国外原版儿童图书的原因。动画片、原版绘本及分级读物中夸张有趣的图画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并且反过来让孩子体会单词的意思——用图画或场景而不是中文来体会句子、单词的意思,这正是锻炼英语思维的开始。
死记单词、句型,孤立地学习语法,目前已经成了制约孩子综合英语能力的一大问题。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运用。句型、语法是对语言现象的总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语感在先,语法在后。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学习语法是必需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了之后怎么用。
幼儿学英语和成人不一样,最主要的地方就是儿童是靠情境对应,成人是靠语言互译。
从听开始——听儿歌、看动画片、听故事音频,让孩子积累大量正确的语音信号,这些信号会内化成孩子的听力辨音、听觉记忆能力并进而形成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
另外,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场景,强化孩子的情境对应能力。
动画片和书中的场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孤立的单词和句型才有可能互通互联。到时候,真实生活中的场景一旦和过去积累的场景相吻合,输出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