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汉的时候,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错,除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外,大家天天忙碌的无外乎就是怎样赚钱,怎样赚大钱!这是共同的追求,然而实际上世界上80%的财富却只掌握在了20%人的手里。因为虽然大家都在赚钱的路上跑,但大部人都掉进了坑里,有些人从一个坑里爬出来接着掉进另一个坑里,而有些人却是在坑里一直没能爬出来。
第一大坑:看薪资选工作
掉进这个坑里的人,择业的标准是哪家工资高去哪家。这样的选择表面上没错,但实际上却有很多的风险,因为以后是否工资会持续变高,取决于这人在这家公司的协作体系里,担当的角色是否能够越来越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对公司越来越有价值。很多人可能没这样想过,觉得在一家公司,做久了,自然就得升职加薪,却忘记了,能否升职加薪,其实并不是取决于老板,而是取决于自己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创造的价值越高,得到的报酬必然了会越高。所以如果只看刚起步的时候薪水高低,不考虑以后有没有没有路径为公司做出更大的价值,那薪水几年不变就很正常了
第二大坑:找机会而不把握机会
掉进这个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那些频繁换工作的人,这些人为了提高收入,他们不频繁的跳槽,学了点东西就换家薪水更高的公司,他们永远在找更好的机会,却不去把握当下的机会。在这种逻辑之下,这些人可能也很努力 ,但是环境不断的变化,在协作体系中不断的变化位置,表面上好像得到更多的锻炼,其实却失去了把一件事做精的机会。这人在这样职位的一群人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因为频繁换工作而没有得到提升,拿到的薪水肯定也只能一般般。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想快速提升薪水,最可行的方式不是去找薪水更高的公司,而是在现在的职位上,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效率最大化的提上来,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薪水也就是顺带的结果了。
每三大坑:为了赚钱而创业
有些人赚了点钱就琢磨着想创业,为啥哩,因为创业赚的更多呗,身边充满着创业致富的例子,感觉再不创业就晚了。掉进这个坑里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创业的逻辑是什么,他们只是为了赚钱而创业,最终不但把辛苦赚来的钱扔掉了,甚至对身心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创业的本质是,通过公司运作或团队协作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有竞争力的商品,两者缺一不可,要不然在供求关系上,别人不会买你的账。那些能够赚到钱的创业者,提供给客户的商品在市场环境下都是有竞争力的,如同样的商品,能做到价格更低也能有利润;或者同样价格,商品的品质要高于其他人,并且也能保证一定的利润。而能否做到这样,衡量的标准就是你的团队在生产制造这种服务的过程中,效率是否能高于行业普通水平,或成本是否能够低于行业普通水平。如果在创业前,自己没有积累相应的能力,贸然去创业就会存在极大的风险。
在赚钱的路上就像打怪升级,只有不断的积累能力,不断的提升战斗力与效率才能打死那些别人打不死的怪物,从而获得别人获得不了的回报。如果在这条路上,你只是看着钱向前走,而不能做到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也不能做到积累团队作战的能力,并努力做那个团战的领袖,那么可能你和赚钱真的无缘了,更不用去谈创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