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大门阚山脚下,浮碧山南麓幽谧的角落里隐匿一方静谧灵秀的慈湖,温润如玉,和慈城古城和谐共融,相得益彰。慈湖,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有孝慈文化的深厚承载,滴滴湖水都蕴含着动容的慈孝故事,缕缕波光都闪烁着坚韧的孝慈光芒。
春日慈湖,柔和阳光倾洒湖面,粼粼金光仿若细碎的金箔欢腾跳跃。湖畔垂柳摇曳生姿,撩拨行人的脸庞,轻诉慈湖的慈孝篇章;湖边花香淡雅弥散,捎带泥土的芬芳,唤起岁月的文化流淌。慈湖之美,宁静深邃,独特的慈孝文脉,直抵心灵深处,令人倾心依恋。
湖中亭台楼阁在波光映衬下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湖心亭上,鹤发老人围坐谈笑,神态悠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眼神透露的无比热爱,是对这方土地的深深眷恋,慈城人对孝慈文化的高度认同和由衷自豪,是一种融入血脉、刻入灵魂的文化自信。
慈湖之名源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 的千古佳话。孝子董黯,因母偏爱大隐溪水,不辞辛劳汲水以奉母,孝心之诚感天动地,董黯的至孝之行,令慈湖声名鹊起,慈城名扬四方。慈孝文化犹如大隐溪流的源头活水潺潺不息,滋养依湖而作的芸芸众生,更让孝慈文化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的慈城,感人至深的孝慈故事俯拾皆是,生动诠释孝慈文化的深刻内涵。漫步慈城古街深巷,历经岁月沧桑依旧完好的古老建筑,精美的雕刻,细腻入微,每一处刻痕都蕴含着先辈们对孝慈的尊崇与敬意;古朴的牌匾,庄重肃穆,每一个字迹都传递着孝慈的精神与力量。古建筑,是历史变迁的无言见证,也是孝慈文化的具象载体。
气势恢宏的冯俞宅,精美绝伦的建筑格局和装饰风格,凝集成冯氏家族传承孝慈家风的缩影,令人叹为观止。冯氏一族,以孝悌为本,以教育为重,乐善好施,素有美誉;长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尊老爱幼、尽孝悌之道代代相传,醇厚家风熏陶,冯氏家族人才辈出。
慈城的孝子井,同样承载感人肺腑的故事。至孝之子,为给身患重病的母亲寻得洁净水源,在自家院中掘井觅水,井成水出,清澈甘洌,母亲饮水之后,病情奇迹般好转。而今,孝子井历经岁月冲刷,依然静静伫立,无声讲述着孝子的赤子之心。
慈湖孝慈文化,故事感人至深,建筑古朴典雅,在传统节日举行的庄重祭祀和庆祝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先辈的孝慈事迹,传承孝慈文化的精髓。老人们重复口口相传的孝慈故事,孩子们渐渐铭刻心怀孝心的家风,孝慈文化的持续感染,潜移默化的滋养远播四方。
慈湖北岸,慈湖中学历史悠久,这里既是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更是践行孝慈文化的传承阵地。孝慈文化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孝慈教育巧妙融入日常教学,学生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更是学会了修身养性,成为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承接者。
慈湖,孕育孝慈文化的灵秀水域,默默见证慈城的兴衰荣辱,孕育慈城人的勤劳善良;慈湖,是慈城人的精神栖息地,也是漂泊海内外游子无法割舍的眷恋。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慈湖的孝慈文化始终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如陈酿美酒,愈久弥香,犹如一条坚韧的纽带,紧密连接慈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伫立慈湖之畔,凝视粼粼湖水,思绪穿越时空隧道。看见董黯不辞辛劳汲水奉母的坚毅身影,看见冯氏家族传承家风时的庄重场景,看见慈城人在孝慈文化滋养下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慈湖,一首流淌孝慈精神的隽永诗篇,一幅描绘人间真情的绚丽画卷,一座承载历史文化的不朽丰碑,澄澈如镜温暖如玉,润泽呵护千秋万代,唤醒更多人关注慈孝文化,八方传播代代传承,孝慈之风恒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