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交换的同学万圣节去迪士尼过节了,晚上发了超级好看的图。
有评论“我感觉你比寒假过得还舒服啊”,她回“只把舒服的发出来了”。
换做我的话,可能会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打着哈哈过去。
明面上的、外显的、非私人的地方,我不愿意也不敢展露特别负面的内容。
就像和老头子打电话说过得多辛苦的时候,他每次安慰完鼓励完都会告诉我说:你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么辛苦,大家,每一个人都是很辛苦的。只不过都没有大张旗鼓地向你、向大家说出来而已。
我会说:我知道,就是真的有点辛苦,所以想说一说才会好一些。
他会说:没关系的,你的辛苦永远都可以很放心地和我们讲。
我的至暗时刻我的敏感脆弱我的绝望抑郁,也只有在面对至亲的时候能不用想这句话我应该怎么说不会出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段时间,在这个点上我想了很多次。为什么我不能像平时看到的别的小姐妹或者发小死党一样互诉衷肠以酒浇愁?为什么我不愿意向除了至亲之外的人讲述一丝一毫这样的细节情绪?为什么我对外界的信任感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逐渐降低?为什么我开始越来越接纳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开心的外向的人?
和以前交朋友的经历有关吧。
对朋友我有一种天生的自私占有欲。我讨厌看到我的朋友被别人抢走特别是我不喜欢的人抢走。我的朋友可以和后面认识的其他人要好,但是不能比和我要好还要要好。
更多的是,强烈的忠诚感。用忠诚来形容友谊看上去特别奇怪。和占有欲不一样,占有欲是我不希望和别人分享朋友,忠诚感是一种孩子气的“我挺你”。我不会在别人面前数落你的不是,就算你不是我回头和你说就行了没必要在外面和不相干的人逼逼叨叨。所以,我就不喜欢那种和你一起数落他的不是,和他数落你的不是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被背叛的感觉会一下子冒上来,怀疑我是不是没有被当做朋友。没道理就没道理,朋友就是应该互相硬气的。
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友情中是很容易有受伤害的感觉的,而受伤害的后果就是对人渐渐不信任。
小时候遇到的几个人精真的预示了社会的阴险黑暗,至今我都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在那么小的年纪就做出了那么老辣的事情的。
更多的可能是来自初一初二同桌的影响。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外在的美好外表、智慧的头脑是可能和狭窄的心胸共存的。在那个对校园霸凌还没有深刻认识的年代,她伤害我的话我理解成的是她“见不得别人好”的妒忌之语。我懂得的最浅薄的道理是以牙还牙,试图用语言攻击回去,但是拙劣的说话技巧并不能对她造成影响。“这些我很早就懂了,没有什么能伤害我。”很是她高傲的调性。
从这段表面友谊破裂的过程中,我知道的是想不被伤害就要先经历伤害,被伤害到极致之后就没有什么能再造成伤害了。炼就一颗钢铁的心脏是后来很长的时间里都有努力做的事情。
除了伤害,还有朋友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可能形容学生时代的小事不甚合适,但是有这样的意思在。在关系还过得去而且她觉得我很菜不是她的对手的时候,我向她请教一些问题她会很热心地解答。但是到后来,她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自己想。”末了,又补一句“凭什么我花代价得到的东西就这么直接告诉你?”
这样的观点和我认为朋友就是要互帮互助死死违背。出于自尊,也渐渐不愿意问她问题。如果说以前是我问她多,她问我虽然少一些但不是没有,后来就是没有了双向讨论。
幸好的是,友谊里所有的惨烈经历,都在此刻结束。
再后来遇到的朋友,都是善良的好朋友。以至于现在我甚至觉得我能和他们成为朋友,是因为大家可以在对方面前展露一定的真诚和孩子气。
就像现在到处宣扬的原生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一样,早时交朋友的经历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现在即使是在很好很好的朋友面前,一想到袒露至暗和脆弱会面临被伤害的风险,我索性什么都不说。也不是怕麻烦朋友,是怕再次被伤害。
不论是向至亲还是向朋友袒露至暗时刻或者脆弱时刻,他们都是可以看到我们的崩溃的人。我们选择的是向很小的一部分人表现这些负面的情绪,向大部分的人表现其他正面的反馈。
对认识但不够知根知底的人,我们选择隐藏负面的自己,展现正面的自己。这也是信任不足的结果。
但是,对于向外的展现,特别是社交媒体上的展现,正面展现的体量远远超过了负面展现的体量还有其他的原因。比信任程度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整个情绪导向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今天要开心啊”“祝你开心”,开心是好的目标和象征,是大家都想得到的愉悦体验。对比而言,比较少听到的是如何处理今天的不开心,怎样把今天的不开心化解掉。不开心是公认的不好的情绪,那就把它藏着掖着,好像放到暂时大家都看不到的地方它就不存在了,简直像极了拿到低分考卷苦了脸赶紧塞进桌肚里然后调整表情继续和同学嘻嘻哈哈的状态。
到此为止,说的还是展现自己的问题。你看到的不是那个对象的全部,只是对方想要让你看到的。看到的和对象本身之间的距离很难凭借看到的做评定。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是“文字就是巧言令色,大家千万不要轻易被煽动,时刻保持清醒,冷静和思考。不要轻易确认也不要轻易否定,却要一定要时刻保持质疑。”文字不一定是文字本身,看到的也不一样是那个本体。
知道了大家会倾向内收辛苦和脆弱,就不需要觉得自己出现这些感觉是个别现象了,更加不是奇怪的事情。
回到导向问题上。把负面情绪向内藏起来,是因为它总是被定义成错误。接受负面情绪的存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没有人想身上带着错误的东西,更加不会在带有所谓错误的时候还表现出这个错误来。此外,负面情绪不调节很难自己消失,就像做错的题也不会跳过订正的步骤直接掌握。就像大家都有的经历,不对负面情绪置之不理,大部分还是可以积极化解掉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很难在短时间内或者很难彻底克服的负面情绪。如果按照常规的导向,一定还是会选择藏着掖着,滋生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或许,只要在对错的判定上,不要对负面情绪或者脆弱内在赶尽杀绝就会缓和很多。
承认可以有一点点的容错率或者容忍度,会不会就不把情绪逼到极点?少一些一味的对正面情绪的宣扬,会不会就能在两极情绪之间达到一个舒服的平衡?如果能接受剩下的那些负面情绪存在并且和它们和平相处,是不是就不会把它们的妖魔化,就不会让对妖魔的恐惧取代负面情绪本身来反噬本体?
比起追求永恒的快乐开心,保持平静的状态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说一直处在开心中受到一点痛苦都会难以承受,一直处在痛苦中有一点开心也会视若珍宝,那保持平静就可以对开心和痛苦有相似程度的感受而且不至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当然,社交媒体上如何展示自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也无关对错。
零零散散说了这么多,看来也要掉进信任评级和导向问题里去了。
其实吧,就是感冒鼻子塞了着实睡不着,瞎想瞎想,起身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