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离间父子情,申生大败皋落氏
前面说到骊姬利用她的地下情人优施和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宠臣梁王与关东五成功排挤三位公子,按说阴谋得逞,可以罢休。可是她偏不,只要三位公子活着,她就觉得对她儿子奚齐的地位是个威胁。
晋献公在骊姬和“二五”的蛊惑下,亲爱奚齐,疏远太子。但因世子诸事小心谨慎,又屡屡建功,骊姬想进一步加害太子,无隙可乘,于是又召来优施商量。
骊姬说: “我想让我王废世子而立奚齐,有什么办法呢?”
优施说:“三位公子远离中央,谁敢为难夫人?”
骊姬说:“话虽如此,三位公子都正当壮年,经历很多事情,朝中又多有支持者,我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优施说:“这么说来,得一一除掉他们。”
骊姬问先除掉谁,优施说:“当然应该先除掉世子。世子为人仁慈而又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必然耻于自污,仁慈必然害怕残害别人。耻于自污,一旦觉得自污必然怒不可忍,害怕残害别人,在残害别人和自残的两难选择中必定会选择自残。世子虽然远离中央,主公平素知道他的为人,说他谋反,主公必然不信,所以一定要趁夜晚在主公面前吹吹枕头风,表面上像夸申生,顺带着诬陷他。”
不得不说,优施学习过心理学,而且成绩优异,如果那时候有心理学的话,或者说他根本就是心理学科的鼻祖。他能把人琢磨得透透的,而且对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对付都了如指掌。
骊姬也绝对是个好学生,一点就通,跟优施也确实心有灵犀,搁别人,肯定还有一问:怎么样才能做到表面上像夸,顺带着诬陷呢?
骊姬就不用问,长项呀。
接下来,我们的主人公、美丽的骊姬的好演员的素质第二次得到发挥,只见她夜半的时候不知为着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伤感起来,渐至于痛哭流涕,大有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味道。晋献公惊讶地而又心疼地问她为什么这么难过,她却三番五次不肯说,难于启齿的样子。献公再四逼问,骊姬才说:“妾即使跟我王说了,我王也一定不相信,妾哭的原因是,恐怕不能长久地侍奉我王。”一下子抓住献公的“七寸”。献公的心❤️碎了一地。
献公言:“为什么说出这么不吉祥的话?”
骊姬止住眼泪说:“我听说世子为人,表面仁慈而内心残忍。他住守曲沃,对百姓大施恩惠,百姓愿意为他死。世子经常跟人说,君惑于妾,国必乱。满朝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只有我王不知道。有一天他会以清君侧为由,祸及我王。我王何不把妾杀了,从而阻止他的行为,不能因为妾一个人而殃及百姓啊。”
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多么会为君为民着想,舍小我而全大局,甘愿献身的精神实在可嘉。
献公固然确信骊姬的话发自肺腑,但却不大相信他的亲生儿子有一天会那样做,他脸上带着大大的问号说:“申生对百姓仁慈,难道反而对父亲不仁慈吗?”
骊姬这样回答:“我听说匹夫为仁,与在上者不同,匹失以爱亲为仁,在上者以利国为仁,倘然对国有利,哪里还用考虑什么亲人呢?”
这招也这太狠了吧,把申生的仁慈变为杀害他的最厉害的凶器。当然,如果他不仁,会死得更快,骊姬铲除他根本不用花这么大心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问题是,献公还是不多相信,还要替他的儿子辩论:“他那么洁身自好,难道不怕背上坏名声吗?”
骊姬搬出有力的证据,证明申生即便做出“清君侧”的事情,也不会有恶名。她说:“当初幽王不杀前太子宜臼,把他放逐到申国去,申侯引来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立宜臼为君,是为平王,就是东周始祖。到现在,幽王的恶名更加彰显,谁会把不洁的名声加在平王的头上呢?”这不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成者王侯败者贼”吗?
献公听到此处悚然而惊,披衣起坐,说:“夫人说得有道理,那么寡人该怎么做呢?”
你肯定会认为骊姬趁机建议杀掉申生以免后患。No!No!骊姬的脑回路比一般人复杂得多。你听她说:“我王不如以年老体衰为由把晋国交给世子,世子得到晋国,满足了欲望,或许可以放过我王。昔日武公(晋献公的父亲)就不看亲人的情面,所以才有现在的晋国。你把国让给世子就省心了。”献公想:对呀,前车之鉴不远啦。他才不愿拱手把国让出去,终于同意除掉世子申生。
骊姬乘机献计使申生率兵攻打赤狄皋落氏,败则加之罪,胜则表明申生果能用兵,可早晚诬以有异谋之罪。少傅里克谏止,献公不许,并告以未定世子之位。里克告诉老臣狐突,狐突知世子处境危险,劝世子逃走。申生知献公故意试他,不敢违抗君命,期战死杀场以保令名,于是率曲沃之兵与皋落氏战于稷桑之地,大败皋落氏,向献公献捷。骊姬说:“申生果然能用众人,怎么办?”
献公说:“罪还没有显著,姑且等待。”
从此,献公和骊姬各以放大镜来寻申生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