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在一起,心思会变得越来越细腻,对孩子的感受会慢慢“看见”,并给予呵护,儿子是我的老师,儿子教会我如何去为孩子多想一点点……
场景一:
某日晚上,和儿子玩玩具,一块小插板找不到了,就在我们开始玩其他的东西时,突然看到了这块小插板,惊喜之余,我欢呼了一下,“哇!找到了!”
拿起插板,回过头来,儿子说:“妈妈,你吓了我一跳!”看到儿子,有些害怕的样子,我赶快抱抱他,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妈妈太高兴来,忘记你在后面会害怕,吓到你了吧!”儿子点了头,我拍拍儿子的头,对他说:“下次,妈妈,不这样大惊小怪啦!”
场景二:
晚上,和儿子一起洗漱,我洗袜子,儿子刷牙, 我洗好袜子了,然后,去外面栏杆上搭好。
就在我去的时候,儿子跑了出来,对妈妈说:“你突然离开,让我有些害怕啦!”我说:“妈妈突然走开,让你觉得害怕了,是吗?”儿子点点头,我说:“那妈妈下次离开时,告诉你一声,会不会好一些?”儿子说:“嗯!我就是看到卫生间里有影子,我就会害怕!我害怕那是怪物。”
儿子的描述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当我一个人独处时,当我看到影影绰绰的影子时,也是会有胡思乱想的时候,也是会有害怕的感觉!所以,那一刻,我理解儿子的感受与想法,我抱起儿子,陪他回到卫生间……
由于和儿子的这些经历,让我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会为他再多想一点点,例如,和他一起玩时,不会再突然离开,或突然大声喧哗;知道他会害怕地下车库的空旷以及突然出现的汽车,所以,在我们去地下车库时,我就会紧紧拉住他的手,给他安全感;当身边有对于儿子来说的“陌生人”出现时,我会先向儿子介绍这个陌生人(如果是我的朋友,但儿子不认识),并接纳他是否会主动地问好……
就这样,在儿子的影响下,我不仅会考虑到这个小家伙,也会关注,并在意孩子的感受,例如,某日,去洗澡的时候,自己的位子被一对母女占用了,当我看到时,孩子已经独自在浴盆里玩,母亲在另一个位子洗澡,一方面,我欣然地选择放弃了这个位置;另一方面,本来我是可以走过去,取回自己的东西,但是,一想到,那个小女孩看到一位陌生的阿姨到她身边会不会很害怕呢,于是,我等了一会儿,直到她的妈妈过去照顾她洗澡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过去和这位妈妈打声招呼后,取走了自己的东西。
或许这个思想过程,没有任何人能够体会并感受到,但是,我却为自己能够“看到”孩子,而觉得很开心、很兴奋,这也意味着,我开始能够看见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孩子!孩子的感受也是需要被看见、被照顾、被呵护的……
生活中,为孩子多想一点点,可好! 慢慢去看见,身边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存在——小孩子!
无戒二十一天训练营之第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