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跟先生讲我想周末出去拍拍照散散心。我就只那么一说,周末要迎接周末该做的事情。平淡日子,时间都是满的,如往常无二样。
今上午忙过,先生拿着我的皈依证和他的西园寺年卡说走吧。我们就出发了。又一次从“福德桥”和“智慧桥”上一步步踏过。这一次,不忙上香,也不忙跪下来拜佛。不为瞻依,不有所求,只是想来就来了,这里最热闹也最安稳。
“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沉思录·卷四》。
文字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惊觉,我感动,感动于马可·奥勒留这位著名的的“帝王哲学家”他肯为人说法,让你凡事“反求诸己”。世出世间法,好观好闻不好讲。讲了不好听,听了也不见得就有方便行,因为内外障碍重重。仿若云居得山之处,事法又哪里存得?
蓬勃盛大繁茂宽阔的思想世界中,我常不知我方位几何。小时候,老师讲人要立长志,不要长立志。此话真是真。又告诉了正确的做法,又讲出了一般人的做法。
每天都当作读书日,每天都观照自己的思想,这样的理想状况,蛮好。可是这样的戒定慧,我只是在听得经文大义讲解的时候,会暗自揣测自己接下来会坚持,暗自欣喜自己好像懂得了万分之一二。觉得,嗯嗯嗯,我懂得了,我该怎么样怎么样,结果,还是,转头就还是会老样子。
问题出在了哪里了呢?
脑海里,不断盘旋着《金刚经》里的“不也, 世尊”。我错待了我自己,错待了我的心情。我常不专注,常是会分心,走神。这样的毛病真的不好。
不也,不也。我错在了,不珍惜。小时候,写字的纸笔,来得多不容易,所以认真待它们,写得过心,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小时候,读的唯一的课外书是过期的作文书,买的极其不易,多少个零用钱和零丁食宿费用换来的,所以真爱它们,看的用心,倒背如流。现在,一切来得容易,却再也不会单纯的用用心。差别在于,我的态度,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是不纯粹,不当回事。不能够安住己心。是件麻烦事,是个坏习惯。
打今儿起,我改。
有同行的人,与我一起吗?
马可·奥勒留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我想,既然我有了警觉,也有了好的参照,从书中和既行的人那里获得了道理,那么,就很好了。往后的日子,为信仰和人生行走,常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