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秋雨绵绵,到了中午雨止转多云。于是决定再次到号称古法炼制红糖的义乌西楼村买些红糖麻花解解馋。
车子行驶在在宽敞限速100码可以与高速公路媲美的金义快速路上,聊着11年前带着大女儿第一次去西楼时的情景不知不觉已到了西楼村口。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的地里全是一根根如长矛般直指云天的甘蔗,等待你我的检阅。一阵风吹过,如剑一般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说“欢迎欢迎”、“选我选我”。
跟着路标来到村的广场上,这里和第一次 来时不一样了。广场左边靠近甘蔗地是两间小房子,这是榨汁车间。甘蔗渣被传送带送到小房外,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小房子右边,原本低矮的黑乎乎的房子已经被白色干净的带烟囱的两幢房子代替。墙上挂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楼红糖”的醒目红字。房子一角作为销售窗口,放着罐装的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红糖蛋卷、冻米糖、粉状红糖、块状红糖,另外还有散装的红糖、姜糖。窗口前人口攒动,正在挑选着自己心仪的产品。房子里面是红糖炼制车间。六口大小不一的铁锅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字排开,蒸汽氤氲中几名工人拿着长柄大铁勺在用相同的手法娴熟地不停搅拌。第一口大锅是刚从榨汁车间搬来的甘蔗汁,等烧开后移至第二口锅,继续加热。再舀少量的汁到后面的小锅,工人们不停的搅拌到一定的粘稠度后舀到木质器具中加入小苏打用铲子不停铲动,最后变成了粉状的红糖。我们自己在村口买了小麻花和米炮筒,在最后一口锅那直接浇上红糖汁,摊在铁丝网上晾凉后装桶。酥脆的麻花裹上厚厚的红糖,咬一口,香甜的红糖在口腔里蔓延开来,在雨后的秋天里特别满足。先生在未加工甘蔗堆里抽了一根甘蔗分与我。手持甘蔗,轻轻将其咬开,甜蜜的蔗汁便在口中流淌,无比清甜。白房子的西侧是一大块空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搭架子和小摊,想来是在准备一年一度的红糖节。我们庆幸避开高峰期提前来了。
重到西楼,在与十一年前的比对中见证新农村建设的陈果,完全没有了原先的脏乱差,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
松弛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拎上红糖麻花、红糖米炮筒,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