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这个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会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孩子年龄越小,受到的创伤就会越大。如果婴儿被照顾的好,会感到安全,产生信任感,在以后的成长中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如果被照顾得不好,婴儿将产生不信任感,这种儿童容易胆小懦弱,不信任他人。
第二阶段:儿童期(1.5~3岁)自主行为与害羞的冲突。这个阶段主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此时的儿童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会使用“我”、“我要”“我不”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我意识会非常关注,但是很多父母不可能允许儿童为所欲为,而是要按照以往的观念来要求他们。当儿童的自主意识不被关注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被接受的,就会害羞,长大后就不敢去迎接重大的挑战。因此,明智的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应当掌握好分寸,既要给儿童足够的自主空间,又要在不伤害儿童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其必要的节制。
第三阶段:学龄初期(3~6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想要主动探寻外面的世界。当儿童主动跟外部链接,而没有感受到外界的善意反馈时,会产生内疚的情绪,自信心会收到打击,从而影响他的主动性。如果此时他能够得到正面的反馈,就能够帮助他建立主动性。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得到正面反馈,经常被指责,成年以后就容易产生愧疚感,或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和自卑感的冲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课业压力会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他的勤奋得到认可,他就会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勤奋;另一方面,如果儿童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没有能够适应学校生活,成绩不理想,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鼓励,就会产生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个阶段的孩子生理方面开始发生变化,渴望被尊重,如果青少年在本阶段未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混乱或疑问。如果这个阶段父母能够蹲下来平等地跟他们说话,让他们感觉被尊重,他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身高的差距会有明显的体验,对自己的认知会混乱。如果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他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第六阶段:成年期(18~25岁)亲密关系和孤独感的冲突。建立起良好同一性的人能与伴侣产生良好的亲密关系,获得真正的亲密感。如果一个人不跟伴侣产生真正的感情共鸣,就会导致孤独感。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在本阶段中,多数人已经建立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关心各自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状态。有的人会出现中年危机,或者与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这个阶段,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离开了工作岗位,会产生孤独感,需要作出一系列生理、心理方面的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这个阶段可能要从另一角度去总结自己的人生,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的遗憾,我觉得是自己在他1.5-3岁这段时间,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安全感,导致他的自主感有些不足,所以导致他在跟外人相处的时候会比较羞怯。那段时间,我的工作比较忙,经常周末还在家里加班赶材料,有的时候孩子想跟我玩,我着急想先把工作完成就把他推给爸爸。导致他在上小学之前的那段时间,自主性比较差,自己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事情,总是依赖我,经常会问我,妈妈,我该干什么 。上一年级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跟他一起做时间规划,让他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其次,因为我是完美主义,所以对他要求挺严的,也造成了他做什么事情有点畏首畏尾,特别是对他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他不太敢去尝试。后来,在他的身上,我其实看到了很多我小时候的影子。当我感觉到某件事情对他来说,他有点害怕或者担心的时候,我不是去鼓励他要勇敢,而是会陪他一起去经历去体验,让他感觉其实这件事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难或者是没有那么的危险,他是可以做到,从而慢慢地帮助他树立起信心和勇气。
通过对埃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在这阶段形成的性格和态度会储存在潜意识里,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受影响。正如老师所说,人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人生功课,但是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相关联的,前面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了解人在不同时期的矛盾冲突和发展任务,能够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