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复习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第一次看是电视剧刚面世时,主要看剧情,看爱情。现在看到的是小人物在乱世中的无力,在权力面前任人宰割的脆弱。
但是也分人,除了在权力面前的无力,还有自己做人的原则。盲目迷信权力,丧失做人底线,可能最后也会落得个权力的工具人,倾家荡产的下场,如沈四海和胡家。
本来吴家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开篇就明确了此番贝勒爷派杜明礼来泾阳的目的就是要摧毁吴家——斩断左宗棠的左膀右臂。
沈家却眼红吴家“有靠山”,生意做得大,一定要掺和进来,自此沦为了贝勒爷、杜明礼之后政治斗争与挣钱的工具。如果说这是小人物的无奈的话,后面沈四海却丧失尊严与原则,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卖良心、违背经商底线的事情。
前面看他只是可怜可悲,后面看他就是可恨,自作孽不可活的可恨。以为攀上贝勒爷就可以将沈家发扬光大,所以他就答应杜明礼
无中生有、栽赃吴家作假,致使吴蔚文冤死狱中。
除去主要止血成分血竭,降低成本,给贝勒爷多挣银子。
将吴家的茶叶浸水,使阴招抢客户。
……
总之,之后的他就沦为了贝勒爷(为之卖命)的人。尽管任何生意贝勒爷都要提取三成份子让他肉疼,但他觉得“值得”。
但是,当他与吴家的商战如火如荼、沈家生死一线的时候,他发现,他的靠山靠不住了。卖了几年命,需要贝勒爷救急的时候,贝勒爷想的是,“我的银子可一两也不能少。”自己的银子要立刻、马上取出来,其他王公贵族跟风取出,造成挤兑,最终导致沈家山穷水尽、一败涂地。
还有胡家,当杜明礼出现在胡老爷面前时,他只是个陌生人,胡却十二分地相信杜出示的那几份“折子”,认为吴家完蛋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自己一定要远离,要明哲保身,于是悔婚。
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我肯定不会因为胡家悔婚,拒绝嫁女儿冲喜而责备他。而是之后,他并没有与他的老朋友吴蔚文说起吴家将要面对的凶险,口头的、书面的提醒,都没有。就这样,在杜明礼操作下,将几十年的朋友情义置而不顾,之后,更是作伪证、陷害朋友,使得吴家家破人亡。
几十年友情,就这么经不住权力的考验。
胡志存、沈四海,他们的错误都是太相信上层的权力,以为权力会大于一切,以为权力无所不能,以为自己得到庇护就会从此高枕无忧。
但是,权力,拥有权力的人,几时会往下看人?
他们不是唯一唯二的那几个蠢人。而是在咱们的文化中,一向崇尚权力,以及权力可以带来的各种利益。
我们很少有“权威”这个概念,在很多人眼里,权力就是权威,权威就是权力。权力在谁手里,谁就成了权威,权力就是某个人。
权威为什么不可以是法律?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
我们没有这个传统。所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在体制边缘的士大夫精英,他们都为了自己一派的权力拼斗。
就是,一定要“决一雌雄”,争个“你死我活”。
为什么不是“你活,我也活”?
他们也弄了个什么“临时约法”,很快袁世凯就公然撕毁,但是,其他两派不是抗议他“违约”,践踏法律,而是也没把这个约法当回事,继续暴力革命。
总之,“商量”,不存在的,“荣登大宝的”——掌握权力的,必须只能是一方。有且只有一方。
所以,辛亥革命注定会失败,因为他反帝反封建都没有成功。或许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本身就没有突破封建思维。
有人说过,我们之前一些人的习惯思维是,看对面的一个人,我们首先要确定,我应该是俯视的还是仰视的(应该我跪Ta,还是Ta跪我),俩人都站着,平视对话,很难。
还好,新时代的我们不用了。